有一套旧沙、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书柜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挂着的华盛顿像和林肯像。
9月19日麦克阿瑟的妻子琼和儿子阿瑟及老保姆阿珠还有在马尼拉新近请的家庭教师吉本斯夫人乘飞机在厚木着6。麦克阿瑟和一名助手未带任何武器去机场迎接。在返回东京的路上琼看见路两旁有日本兵担心地问:“安全吗?”她的丈夫回答说:“绝对安全。”
麦克阿瑟之所以有这样的把握是因为他对日本人有充分的了解并对自己所采取的立场有充分的信心。他在进驻东京之初即宣布:“最高统帅部的职责并非抑制日本而是使它重新站起来。”这是他在总结了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实行占领时的经验与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借鉴了他父亲老麦克阿瑟将军在菲律宾还有他自己一战后在德国莱茵地区的占领经验与教训。在莱茵地区驻防时他亲身体验到“军事占领形式所带来的根本弱点文官权力为军事权力所取代人民失掉了自尊和自信不断占上3的是集中的**独裁权力而不是一种地方化的代议制体制。在外国刺刀统治下国民的精神和道德3尚日益沦丧;占领军本身也由于权力弊病渗入到他们队伍中而产生了一种种族优越感从而不可避免地堕落下去”。他认为在这种一方为奴隶而另一方为主子的占领状态下“几乎所有的军事占领都孕育着未来的新的战争”。因此他要求同盟国驻日占领军尽量采取一种克制和善意的作法以赢得日本人的信任与合作并确定了“一切占领政策都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实行”的原则。他在9月22日代表美国政府的《日本投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中次明确了这一间接统治原则但规定:“上述原则在天皇及其他日本当权者不能满足最高统帅实施投降条款的要求时最高统帅将要求改组政府机构和变动人事或以直接行动之权限和义务加以限制。”
上述原则显然使日本人感到放心但却招致美国国内舆论和其他战时盟国的非议。苏俄认为麦克阿瑟对日本的占领可能过于软弱提出要参与占领日本并像在德国那样在日本建立一个四国委员会以加强对日管制。在美国国内舆论界则动了一场反对保留天皇制的运动。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裕仁天皇同东条英机一样对战争负有最大的责任应把他作为战犯进行审判并处以死刑。有些日本人这时也骂起天皇来说他是战争贩子甚至还在盟军总部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黜天皇。但是麦克阿瑟认为这样对待天皇是不公正的他对战争不负有责任。况且绝大多数日本人崇敬天皇如果把他抓起来并进行审判那势必会引起战乱“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警告华盛顿说如果采取那样的行动至少需要1oo万援军来应付可能爆的游击战争。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对天皇的待遇“不应有任何降低之处凡是一位君主所应得到的礼遇都要给他”以求得天皇的支持通过其对日本人民的影响来实现他重建这个国家的宏图。因此当他的参谋们建议把天皇召到最高统帅部以显示一下最高统帅的权威时他否定了这个建议并对他们解释说:“这样做会伤害日本人的感情使天皇在他们心目中成为一个殉道者。不我要等一等到时候他会自动来见我的。在目前形势下东方人的忍耐较之西方人的急躁更有利于我们的目标。”
果然没过几天日方通知说天皇要求见麦克阿瑟欣然同意。9月27日天皇在侍从长藤田的陪同下来到美国大使馆。44岁的裕仁身穿燕尾服、条纹裤头戴高礼帽在参谋人员的引导下来到麦克阿瑟的会客厅。麦克阿瑟在门口热情迎接了他把他引到壁炉旁就座并让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天皇的一名翻译。他现裕仁“心神不安”意识到战争结局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和痛苦。为了减轻天皇的不安麦克阿瑟愉快地说起他在日俄战争结束时曾受到老天皇的接见并给他点上一支美国香烟。但他看到这仍不能使天皇平静下来因为天皇拿烟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看着这位他曾极力保下的天皇麦克阿瑟担心他会为自己可能被指控为战犯(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被从战犯的名单上划去了)进行辩解但天皇却出乎意料地说道:“麦克阿瑟将军我到您这里来是为了接受您所代表的各国的裁决。我对我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做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负完全责任。”听了这话麦克阿瑟对天皇“如此勇敢地承担一种意味着死刑的责任”深为感动并油然升起一种敬意:“我原只知道他是一位与生俱来的天皇但在那一瞬间我深深感到坐在我面前的天皇就其个人品质来说也是日本最高尚的绅士。”会见结束后他和天皇一起照了相。
送走天皇麦克阿瑟马上去找琼告诉她天皇长得什么样。但琼却打断了他的描述笑道:“嗅我看见他了。我和阿瑟躲在红幕帘后偷看来着。”第二天当日本国民从报纸上看到穿着军装的麦克阿瑟与穿着燕尾服的天皇并肩站在一起时无不感到异常惊讶。
麦克阿瑟的此种作为完全是出自于美国人的私利角度考虑。刘建业深深感到如果自己不能抓紧使劲再做一些事情出来天皇裕仁这个真正的日本头号战犯就会被麦克阿瑟从战犯名单里勾掉。只要日本天皇不能被送上军事法庭受审并追究其战争责任那么无论把多少的日本将军政客送上法庭受审送上绞刑架那都是不能达到彻底消灭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目的。如果斩*不能除根那么后患将是无穷的。
到底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比较好呢?最好是能让麦克阿瑟这位现在日本人头顶上的太上皇一看了之后就会火冒三丈对日本天皇产生极大厌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