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损失殆尽。最大的受害者则是琉球。《北京专条》签署后的第二年倭国派兵进驻琉球并命令琉球尊奉倭国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政府入贡。眼见形势不妙琉球国向宗主国清政府告急派遣使臣尚德宏到中国求助。尚德宏到达福州后向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建巡抚丁日昌说明此事又通过他们向清廷急报。
但清政府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给驻日公使何如璋下了个命令命他调查此事。实际上当时的倭国只有6军常备军3万余人海军4ooo人军舰15艘且多破损不能出海。虽然何如璋对此事尽心竭力但由于清廷在对日交涉时过分注重情理没有适时炫耀武力反使倭国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变本加厉。1875年9月倭国派遣军舰侵入朝鲜领海逼迫朝鲜政府与其在次年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倭国在朝鲜尝到甜头后便加紧“处置”始终不肯归顺的邻邦琉球。
1878年4月倭国政府悍然决定废琉球为郡县。虽然琉球上下并不甘心亡国但囿于国力弱小无力抗衡日军。倭国政府令琉球国王尚泰到东京听候处置。当时他正身染重病所以派王世子前往东京亲自哀求倭国政府暂缓国王赴日的行期以为缓兵之计。此时的琉球一心巴望清政府能够救其出水火。8月3o日倭国政府在何如璋按照清政府旨意的喋喋不休的交涉声中正式宣布改琉球为郡县声明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由倭国外务省处理琉球终于没有逃脱被倭国吞并的命运。
此时身在中国的尚德宏赶紧向李鸿章呈上了一封求助信表示倭国要“灭数百年藩臣之祀”琉球上下正是“主忧臣辱”“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恳请清政府念在琉球国对中国数百年以来一直的恭顺态度“威惠于天下”希望能“赐拯援之策立兴师问罪之师”救琉球国于水火。但琉球问题又正好跟此时阿古柏侵扰新疆的事件碰到了一起清廷当然无法倾注全力拯救琉球。面对尚德宏的哭泣清政府在犹豫不决之中让倭国占了先机。
但清政府毕竟不能对此袖手旁观听任琉球灭亡。1879年3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到中国。在与格兰特的会谈中李鸿章详细介绍了琉球一案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利用格兰特的特殊身份从中斡旋。但格兰特一直弄不懂儒家色彩浓厚的“册封”、“藩属”等概念调停始终不得要领。在调停时倭国人拿出了清廷在《北京专条》中埋下隐患的条款使格兰特哑口无言。
1879年4月倭国派出了一支由45o名军人和16o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前去镇压了已有2oo年不设军队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说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了东京并废除藩政改为由倭国政府直辖的冲绳县。
“琉球群岛的位置正处于我国自台湾岛前出西太平洋的必经通道。如果这个战略要点被外国掌握那么我国海军以后向西太平洋挺进成为世界上的强大海军就会受到很大的困扰。而且这里位于美国的势力范围菲律宾和倭国本土之间我们一旦掌握这里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回旋余地就大了。虽然说现在美国人和我们是盟国但是毕竟美国人和我们的战略利益并非完全相同所以很难说以后当我们的国力强盛的时候美国不会把我们当作他们掌握亚洲的一个障碍。我们必须对此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次开罗会议使我们一举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时机我们千万不能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建业反复的劝说。
“这个好像有一些难度吧?”杨厅长说。
“以前琉球国是我们的藩属国也就是我们的保护国我们对他们拥有宗主权。后来被倭国人抢走了。倭国如果战败那它以非法手段强取得领土自然是要归还的琉球自然是要归还给他原本的宗主国也就是我们中国。这就是他们英国人最喜欢用的逻辑。如果我们这么讲英国人也没有办法挑刺。”刘建业说道。
“那就这么办吧。我回去见委座的力争促成此事。”杨厅长坚定地说。
“一切就全拜托给朴园兄了。”刘建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