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从中**队在缅甸战役中的实际表现来看如果不对这支军队进行重大改革即使提供再多的美式装备也很”难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因此史迪威决心说服蒋介石先对中**队进行整编而后根据可能的条件向这些部队提供美式装备这样才能使美国的物资援助挥实际效用实现同盟国共同的战略目标。
飞机在昆明机场降落史迪威原打算马上飞往重庆但由于天气恶劣飞机无法起飞。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天气仍无好转史迪威心急如焚。
重庆曾家岩德安里的最高统帅官邸最高统帅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像一颗颗重磅炸弹把他不久前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和兴奋炸得粉碎。一脸沮丧的神情比那阴沉的天气还要灰暗。
太平洋战争爆以后他曾经着实激动了一阵子。他认为倭国对美、英动战争无异于“饮鸩止渴”;而美、英参加对日作战费不了多大力气用不了多长时间便可轻易取胜他也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他认为中国与美、英、苏等国结盟已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各国均不能不重视中国在亚洲的重要作用国际地位的提高自然会大大巩固他在国内的“领袖”地位。他认为美英“不能不集中全力先解决远东之倭寇”而要战胜倭国则不能不倚重于中国。这样美国的援助物资也就会源源不断地落入他的手中。
然而开战近6个月来的事实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日军的凶猛攻势接连不断步步获胜美英等国损兵折将节节败退。香港的1.5万英军挂起了白旗新加坡的8万英军放下了武器爪哇的英美荷联军和菲律宾的美菲联军也先后缴枪投降。美英等国居然让中国作为“四强”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却又不让中国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和军火分配委员会同盟国的重大作战行动和租借物资的分配中国无法直接参与意见。美英等国执行“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租借物资的绝大部分都给了英国和苏联分配给中国的份额仅为1.5%而由于缅甸作战失败运输更加困难这1.5%也几近断绝。
最高统帅愤愤不平满腹怨气。他原以为可以借用美英的力量对付倭国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没承想美英却把中国推到前面要让他担负牵制倭国的主要责任。在多年的国内政治斗争中他从未做过赔本的生意;在目前同盟国的复杂关系中他也绝不愿给别人当枪使。
他坐到桌前提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拐弯抹角地向美国总统施加压力。他说由于同盟国的失败和对华援助的减少中**队的士气还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低落过他本人也第一次对形势感到了悲观。除非美国提供大量的对华援助否则中国人对同盟国的信心将彻底动摇中国的对日抗战也将会“全面崩溃”。他甚至警告说中国的亲日派分子正准备推翻他的统治以便单独与倭国媾和。
对于史迪威最高统帅心中的不满正与日剧增。他之所以请美国人来担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并不是想让他们来指挥中**队而是要获取美国的援助。他让史迪威去指挥远征军无非是想让他去和英国人周旋同时也取悦于美国。没想到史迪威竟把他的假戏真做一门心思地去和倭国人打仗对于争取美国援助远没有他所希望的那么热心。
最高统帅和史迪威一个在重庆一个在昆明两地相隔约7oo公里但两个人各自的想法和打算似乎比这地理上的距离更加遥远。这预示着两个人的重新会面将不可避免地会生严重分歧。
6月2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宋部长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全称为《中华民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适用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为及规定之互相援助以执行抵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亦称《中美租借协定》。
协定重申“中华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商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的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工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之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根据上述原则协定签订的同月中、美政府代表即在华盛顿签署数额为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物资协定》。
6月3日下午乌云散去天空放晴史迪威在昆明滞留了5天之后终于飞抵重庆。
次日下午盛夏六月素有“江南火炉”之称的陪都重庆骄阳似火溽暑难当。树叶低垂着头**辣的阳光穿透树枝将跳跃的光斑撒在山坡、石阶和*坪上。
这是前线噩耗频传的一九四二年。最高统帅站在一间名为“老*屋”的会客厅窗前。
最高统帅威严地沉默着。
客厅里还坐着几位国民政府军政要人。有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上将军令部长兼副总长白上将还有从云南回到陪都的参谋团团长林中将、军政部次长兼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上将、最高统帅的“文胆”陈先生、军委会后方勤务部俞部长、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局长商上将等。他们或悄悄啜茶或轻轻摇扇偶而压低声音交谈几句唯恐惊扰了最高统帅的沉思。
再过一小时最高统帅将在黄山别墅宴请刚刚从印度飞来的史迪威将军。
对最高统帅来说缅甸之战无疑是替英国人干了一件得不偿失的蠢事。他的初衷并非取悦于邱吉尔而是要让罗斯福重新认识和估价中国以提高中国同美国人讨价还价的
第二百五十四章 缅甸悲歌(十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