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五章 缅甸悲歌(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威同意了最高统帅的安排他认为“罗是个强硬的家伙能够对付杜光亭”。

    就在盟军内部的几个方面力量互相争斗内耗的时候缅甸方向的日军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进攻脚步。日军攻占同古后第55、第18师团沿同古至曼德勒轴线继续向彬文那进攻第56师团从右翼沿同古至腊戍公路向垒固进攻第33师团从左翼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向仁安羌进攻。

    根据战情的展缅甸盟军统帅部决定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方面三个整军(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英国方面五个整师共计二十五万人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

    曼德勒会战的宏大构想先出自重庆最高统帅对时局的判断。最高统帅并非不愿意打仗而是必须在保存实力和有把握的前提下与敌决战。中国有条著名的军事原则叫做“避实就虚与逸待劳”。现已查明侵缅日军共有四个师团近十万人从东西两路长驱直入。如果以盟军优势兵力猛攻其中一路大获全胜是有把握的。

    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背靠滇缅公路进可以出击退可以就地防御。最高统帅选择曼德勒作为会战的理想战场确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也不怕英国佬捣什么鬼。

    曼德勒大会战的计划同样迅得到英国盟军的认可。在英国人看来缅甸迟早要丢给日本人只要中国人肯打仗愿意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吸引开去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方案、方针他们统统都赞成。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部队安全地从容不迫地撤退到印度去。

    同盟国之间这种不牢靠的战斗友谊无疑将断送这场匆匆拼凑起来得的大会战。美国人史迪威由于担任了名义上的总指挥因此注定要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扮演一个名声扫地的耻辱角色。

    四月三日日机次空袭曼德勒炸死数百平民。许多天后街道上还能看见许多无人掩埋的尸体和烧毁的车辆。大火同时还烧毁了一处油库和内河码头致使水6交通瘫痪了一个星期。因为日军的空袭曼德勒城内的居民纷纷外出逃难短短时间这座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古都就成为了一座没有居民的空城。

    四月八日最高统帅夫妇偕史迪威、罗上将同机到达曼德勒。最高统帅在重庆亲口向史迪威保证说他将正式授予这位美国将军提升和罢免远征军中任何军官的权力。尽管这个空头支票后来没有兑现但是最高统帅的安抚还是逐渐平息了史迪威的怒气。他们还在一起合影留念最高统帅夫人站在两个敌对的男人中间满面笑容地挽着史将军的胳膊。

    罗上将是这样一个在当时的军界里有着不少非议的人物:军事上迄无建树官场上官运亨通。此次受命出征远征军总司令事先被交待明白位在史迪威之下杜光亭之上。最高统帅认为这样可以缓冲史、杜之间的矛盾冲突。最高统帅选中罗上将出马还有另外一番深意。罗上将在军事上的才能不算十分出众因此不交与指挥权但是罗上将与杜光亭分别来自对立的土木系和何部长系可以起到互相牵制和约束的作用。最高统帅不是信不过杜光亭而是任何人大权在握都令他不敢放心。

    对史迪威来说情况就简单的多。最高统帅夫妇只在曼德勒停留两日十日返回重庆。临行前最高统帅告诉史迪威他只需取得罗上将的配合对远征军的指挥就不会出现任何障碍。作为一个不谙政治的纯粹的军人史迪威相信了最高统帅的话。美国人天真地认为战区总参谋长理应对远征军总司令行使指挥权并且罗上将也当面满口答应表示服从。这样雄心勃勃的史迪威再次全心全意地投入打败日本人的曼德勒会战中。

    作为驻滇参谋团的副主任参谋刘建业自然是可以得到足够的消息以了解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展的。对于构想中的曼德勒会战刘建业更是不抱任何的信心。因为要想实现曼德勒会战的作战构想就必须要求英**队能够坚守住曼德勒地区的侧翼使得中**队能够集中力量完成对日军的合围歼灭。可是英国人可能做得到吗?要知道在日后现的日军资料里曾经现日军以“一场武装郊游”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他们在缅甸攻击英军时候的顺利感觉。

    缅甸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oo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o%以上。

    缅甸的国土面积虽然比起中国来说要小得多可是国内的民族数量却比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中国要多得多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人数最多的民族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o%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已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缅甸族分布全国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区。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历史上缅族先民有过三次大的迁徒于65o年进入曼德勒南3o公里的叫栖(皎克西)镇一带定居。

    5ooo年前缅甸的依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将缅甸分成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但缅甸族(缅人)是不是缅甸的土著居民。缅甸最初的土著是印度尼西亚的尼格黎多人(矮黑人)。公元前4世纪楚国人庄蹻入滇扩地数千里沟通了中缅之间的交往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开通。缅甸这时有了部落国家即占族建立的大公国。占族是涵化矮黑人之后的南岛人的后裔。

    公元前后中国哀牢(濮、闽濮)人[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在缅甸的即今天的孟人(themons)。进入缅甸的孟族居住在锡当河(sittangRiver)流域。

    此后青藏高原的藏缅人的一部分顺山势南迁缅甸。公元3世纪缅甸族(Burmese)的一支骠族(the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8o2年骠王派使臣来到唐朝京城长安表演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踏。832年骠国被同为藏缅系的南诏国灭亡骠人四处逃散逐渐与叫栖一带的同族人缅族融合。

    与骠国并立孟族人(mon)在毛淡棉西北6o公里建立直通国(Thaton杜温那崩米国)。573年直通国的两个王子Thama1a、ima1a兴建庇固(勃固)城之后展成为孟族王朝的最重要的城市。骠国灭亡后孟族王朝统治了整个下缅甸直到十一世纪。

    11世纪初定居叫栖一带的缅族吸收了骠国、孟人、南诏、掸人的先进文化兴修水利展农业建立了蒲甘王国定都蒲甘(pagan)。1o44年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anurudha)统一缅甸全境成为缅甸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1o58年始创缅文字母。1287年蒙古在西双版纳设立了宣慰司忽必烈的两个大臣由此南攻缅甸灭了浦甘王朝。

    于是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定都仰光东北8o公里的勃固(bago);掸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对峙状态。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1539年勃固王朝为东吁(东坞、东固、Toungoo)王朝所灭。1555年阿瓦王朝也为东吁王朝所灭。

    东吁王朝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暹罗(泰族)的ayutthaya(大城王朝)交战而耗尽了资源。16世纪末暹罗联合反叛的孟人包围了勃固东吁王朝联合阿拉干国(今缅甸若开地区和孟加拉国南部)才得以解围。

    1599年勃固城于被阿卡族(又名哈尼族、高族)占领东吁王朝被迫迁都阿瓦(ava)。1752年阿瓦被孟族人攻占东吁王朝灭亡。

    1753年瑞波平原(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之间)的缅族领壅籍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人终于再次实现了全缅甸的统一建立了雍笈牙王朝(贡榜王朝)。

    1782-1819年雍笈牙国王波道帕耶(Bodapaya)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1824年英国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英军从印度由6路向缅甸西北部进攻被缅军统帅班都拉重创于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区迫使英军全线溃退。1826年英军走海路从仰光登6一路攻城夺池最后攻占缅京阿瓦附近的杨达波村。缅王被迫议和放弃对阿萨姆、克车和曼尼坡的宗主权将若开(阿拉干)及附近岛屿划归英国管辖。

    1852年英军第二次侵缅占领缅甸南部沿海将勃生、勃固、若开、德林达依合并为缅甸省归属印度联合省管辖。

    1885年英军第三次侵缅战争轻取京都曼德勒生俘锡袍王。英军继续北进随即占领了整个上缅甸。

    缅甸是中国的南邻在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国通商。据顾亭林的记载:“缅人古朱波也。汉通西南夷后谓之掸。唐谓之骠宋元谓之缅。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邈道路修阻因名之曰缅也。”甸是郊外的意思。所以“缅甸”是遥远的边陲可见古人译名音义兼顾而且用字文雅实在难得。以后缅甸对中国虽有叛有附但大致维持良好关系;只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原来的效忠情势随之改换但久后即能顺应。

    在明朝的时候缅甸为中国明朝的藩属国。公元1659年清兵的铁蹄如疾风一般叩响了明王朝的残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后代)及其部下的簇拥下逃进了滇缅边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上国的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仪仗队来接旋踵便觉不妥就“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这群中原皇孙与卿相不得不一夕数惊地潜伏于斯幸有来自缅京的米粮接济不至于采野薇而食。次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继位。他没那幺胡涂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便派精兵夜袭一举将几十名臣乱刀砍死永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军已饮马怒江。缅王即献出永历帝后那位亡国之君在昆明五华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缅桂树下中国的又一轮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号。

    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缅甸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多少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在缅北竣酷的环境中杨氏终能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的社团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正式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地名)土司王。

    为了要做好拉拢缅甸各方势力的工作刘建业最近在腊戍十分的忙碌他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尽量搞清楚各方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清哪些势力是可以放心合作的那些是会摇摆不定的那些是会对远征军不利的。幸好他可以得到缅甸华商总会的帮助否则光是掸邦佤邦克钦邦这些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土司就足以让他脑袋搞得糊里糊涂。

    当刘建业在腊戍忙碌的时候战局仍然在对远征军不利的方向展。

    4月8日最高统帅夫妇离开缅甸回国。史迪威又一次振作起精神开始行使他的“指挥全权”。要实现“彬文那会战”计划关键的一环是要保证远征军主力的翼侧安全。他在眉苗约见了亚历山大要求西线英军必须固守亚兰谬一带的协防地区。4月9日他在曼德勒和彬文那检查了新38师、第96师和2oo师的部署情况。第二天他又赶到东线视察了第六军的防务。这个军的三个师至今还没有与日军接手他们的装备和战斗力比第5军还要差些。史迪威要求第六军甘军长必须守好东部防线伺机攻击前进。

    正面新22师的逐次抵抗打得十分艰苦。廖师长指挥着他的3个团交替掩护边打边退一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一面将日军引向彬文那地区的预设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彬文那会战”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恰在此时史迪威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西线英军放弃了亚兰谬并一路后撤在逃至仁安羌一带时被日军第33师团一支1ooo多人的穿插部队切断退路英缅军第1师7ooo多人陷入日军包围。同时东线也出现了严重情况日军第56师团从东吁转向右侧迂回在莫契击溃了第6军55师正急向乐可、东技方向穿插。

    彬文那地区的远征军主力东西两翼都遭到了日军威胁情况十分危险。4月16日史迪威在给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想我们很快就会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失败。……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被日本人赶进深山老林那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18日史迪威不得不放弃彬文那会战命令第5军第2oo师先期北辙控制密铁拉和漂贝一线掩护军主力转移;新22师徒步向漂贝集结;第96师依托彬文那既设工事阻击南线日军尔后转为迟滞作战掩护军主力行动。此时日军第18师团增援到达与第55师团共同向北攻击前进。19日第96师放弃彬文那2o日至22日在耶真以北642高地和基当甘与日军第18师团激战

第二百四十五章 缅甸悲歌(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