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八章 缅甸悲歌(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2个连后进至鄂克春前进阵地前。

    当日军接近东吁时最高统帅于2o日上午以“手令”形式指示在腊戍的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派1师至东定吉(一译唐得文伊)、阿兰庙(阿兰谬)间地区作为普罗美方面英军总预备队专备反攻”“我军在同古(东吁)、平满纳方面阵地之兵力应以现有者为限我军决战地区必在曼德勒附近之要旨切不可忽略”“同古必须死守英军在普罗美未撤退以前我军决不能先撤同古阵地”。

    同古这座缅甸东吁王朝时期的古都即将迎来一场激烈的战火――

    3月21日史迪威将军在腊戍以缅甸地区中国远征军指挥官的名义下达作战命令:

    1.由仰光北进之敌第33师团截至3月19日止其先头已在沙耶瓦底北侧地区与英军一部战斗中;由勃固北进之敌第55师团截至现在止其先头已在彪关附近与我第5军骑兵团战斗中。

    第6军方面泰国境内之敌大部分为泰军其先头部队在泰缅国境各要道与我第6军警戒部队对峙中其主力似集结于清来(清莱)迄南邦之线。另有敌军第16师团似集结于清迈附近。

    2.英军预定在卑谬南方地区拒止由仰光北进之敌其在东吁及毛奇方面之部队将6续转用于卑谬地区。

    3.我军决在东吁附近拒止由勃固北进之敌并与英军协同作战。其兵力部署如次:

    (1)第2oo师及第5军直属部队暨第6军的暂编第55师主力归杜军长指挥担任东吁方面的作战暂编第55师应即由现地向飘背附近输送。

    (2)第5军的新编第22师即由曼德勒开东敦枝附近归军直接指挥准备支援卑谬方面的作战。

    (3)第6军方面就现在部署准备拒止由泰国方面来攻之敌;但毛奇方面仍应依参谋团原定计划派暂编第55师的一部接替缅第13旅之防务并在该方面确实占领要点、构筑工事拒止来犯敌人以掩护东吁正面我军的左侧背。

    (4)第96师为总预备队即开曼德勒附近归余直接指挥。

    4.余现在腊戍今晚进驻眉苗。尔后一切报告均向眉苗及腊戍参谋团投送。

    史迪威虽然甩着自己的参谋班子前进到眉苗但是他却把刘建业留在了腊戍说是由刘建业统一协调后续部队的抵达和开拔。

    刘建业对于这个命令深感疑惑这种差事其实应该是由军需官负责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由刘建业来亲自出面况且对于这一类事务刘建业根本就是门外汉。

    对史迪威的命令感到不解和不满的刘建业正想去亲自找史迪威问个明白刚走到走廊上就遇见了已经被史迪威点名要去负责警卫通信、交通联络、内部勤务工作工作的王楚应上尉。

    “刘军长你这么着急是有什么事情吗?”王上尉问道。

    “我是要去找史迪威将军。他带着参谋班子要去眉苗却把我单独留在腊戍要我负责部队的迎来送往。我要向他说明白我来这里是要打仗的不是来当知客僧的。如果他不能收回这个命令我就主动辞去这个职务要求把我调到一线去作战哪怕让我去当一名普通步兵也行。”刘建业带着一些不满说道。

    “将军刚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许多人也都不理解我也专门问过他。他说你和他的战术思想不一致你不赞成他的反攻计划主张集中部队坚守曼德勒。他不能让你破坏他的作战意图的实现。还说你和参谋团的林团长在飞机上说的那些话他都听见了。”王上尉说道。

    原来如此那个固执的老头这是在有意识的清除身边的不同意见者。刘建业听了以后恍然大悟。

    本来按照军事学的常理进攻是打击敌人的最有效手段防御虽然也可以打击敌人但是总归相对来说要消极一些。但是战场上进攻和防守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的。什么时候可以进攻什么时候必须防守这是事关整个战局和部队的大事。

    日军可以说是来势汹汹英军退守仰光西北的普罗美而将普罗美以东从同古直到景东的长达一千公里的地区交给中**队接防。中**队又在英国错误的情报之下将第六军分散与虚掷在泰、缅边界的防线上布置阵地以防范日军与泰**队的进攻(英军在缅甸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乱得不成章法);而仰光北部的重镇同古地区则由中**队第五军布防。缅甸的铁路系统在日军鼓动缅甸人民游击队的破坏下已经陷入瘫痪部队的运输十分困难。这个时候部队能否按时到达同古前线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按照原先最高统帅确定的原先防守缅甸的战略是中**队应在同古以北的平满纳地区设置阵地与日军进行决战若是决战失败之后将转进到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再对日动会战最后则是防守(日本6军是世界上先在热带丛林使用战车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部队因此日军在南洋作战中获得空前的成功。)缅甸北部的战略重镇密支那作为控制经由印度进入中国最后通路的防线。但是最高统帅这时候现中**队在缅甸的防线已拉得太长兵力明显不足因此又抽调原先留在云南边境的六十六军进入缅甸在曼德勒与腊戍布防。最高统帅为此特别告诉史迪威中**队最快要到当年五月才能完成兵力的集结同时中**队的兵力与火力不足以与日军正面争锋要巧妙的运用地形依托来灵活应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