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处长先想到的就是油料的供应问题。由于当时的中国石油资源紧缺石油产品的供应长期吃紧以至于连军队都深感头疼装备的少数车辆都因为油料紧缺而无法正常使用甚至连部队擦拭武器所用的润滑油都时常不能满足需要。
“这件事情我来想办法。你记住一定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能对外面的人说起来。不然我可不能保证你不会被调到其他部队。”刘建业用带着一丝威胁的语气说道。
“军座放心我绝对不会对外面说的。”路处长连忙保证。新2o军由于有额外的进项从上到下都能按照职级领取相应的津贴所以待遇比其他部队要高不少就连双饷的74军实际的收入都比不上新2o军。路处长可不想因为这个原因被调出去那可损失大了。
“你记住就好。”刘建业盯着路处长说道。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贫穷落后,生活物质缺乏。许多后方学校里书本是用毛边土纸印刷;没有钢笔,找根鹅毛管剪尖沾墨汁书写;衣服用土白布缝制,为躲避空袭,许多学校就组织师生到山上寻找矿物染料把衣服染成土黄色;没有火柴,老百姓用火是用铁镰打燧石,引着藏在竹筒里的火煤头;夜里复习功课,点的是一条灯草浸在桐油里的小灯;汽车不是用汽油,而是在驾驶室后用钢板制成一个铁炉,放进木炭,使它产生一氧化碳来驱动动机。司机助手常常下车用手鼓风,汽车的度和人跑步相差无几。至于打仗的飞机、坦克、运兵车用的汽油,完全依赖进口。帝国主义早就断言,中国是个贫油国。事实如此,抗战前,全中国只有一个宋朝时就现的玉门油矿。在现代战争中,石油是战略物资,是战争的“生命”,谁拥有它,谁就能将战争进行下去,当时就流行一句口号:“一滴汽油一滴血”。而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石油汽油就无法提炼出来。所以就连军队的汽油供应都是由陪都的军政部严格实行配额供应。刘建业的部队在这个方面就时常被军政部人员克扣拖延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刘建业作为来到前世的人对于石油的重要性了解得比同时期的大多数中国人都要深刻的多。正是为了控制石油的供应后世的美**队才在海湾打了两次战争又紧紧地控制马六甲海峡。也是为了石油中国南海的那些不安分的邻居们才千方百计的抢占中国在南海的岛屿和岛礁。同样是为了石油刘建业最为痛恨的日本才不断在非法占据的中国东海上的钓鱼岛上采取小动作企图实现永久窃取钓鱼岛的目的。还是为了石油日本和中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始终持强硬态度试图强行分割中国的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
而在后世的时候刘建业从公开行的文史类期刊上曾经看到一篇回忆文章桂系的李长官在他统率的第五战区里就组织过一批人在第五战区政治部下面加设一个“第四科”,名为管理战区内政工系统的经济,实际是为桂系部队筹措各种战略物资的单位任原广西民团干校梁教务长(gcd的地下党员)为科长。在这个单位的掩护下组织起了“西南化学工业社”将徐州随桂系部队撤退到安徽、湖北,科技人员集中到老河口,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所长,建厂生产战略物资。这些人成功的用植物油和烟煤提炼和制造出了适合航空和地面运输车辆使用的汽油和民用的煤油、柴油及润滑油以及纯度为99.98%的乙醇。只是为了避免被军委会现以后减少部队的汽油供应配额当时的第五战区一直对此采取了严格保密措施才长期不被外界所知晓。
当然这个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已经有国家掌握并且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德国也是一个贫油国家,动战争用的汽油除了从当时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获取以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用页岩和烟煤提炼出来的。当然德国人对这项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从汽油的分子结构来看,如果将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人造石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