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军令部里的谈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恐怕也只能够如此了。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就是密切监视事态的展寻找适合的时机来提出这个推断。”杨中将也赞同了这个相对稳妥的建议。

    “还有你要关照一下你手下知道这些事情的人无论如何不能把昨天的那些事情尤其是晚上的图上作业结果泄露出去否则后果会相当严重。”在吴处长准备离开的时候杨中将特意地关照了一下。

    “我肯定会交待下去的。他们都是干这行的知道哪些东西是不能说出去的。”吴处长点头表示同意。

    生在军令部大楼里的这些事情刘建业当然是不知道的。他正严格的遵守着最高统帅的命令打着闭门思过的招牌每天上午到国际研究所和里面的那些整天研究国际形势的参谋人员们清谈聊天讨论一些国际上正在生的和即将生的事情隔三差五的再和那些同仁们一起进行一下几乎是例行的钻防空洞的活动。日子对于他来说是过得非常愉快和舒适的。

    这一天的下午刘建业打着饱嗝刚从他的专用汽车里下来还没等走进那座归他暂时使用的小楼杨副官就拿过来一张做工很精美的烫金请帖。

    “孟尝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半边天。”刘建业读着请帖上署名地方的十四个小字。

    “果然是皙子老先生闻名于世的魏碑字体写得真好。”刘建业念完之后倒是先对请帖上的这十四个小字出了一番感慨。

    这十四个小字可是号称“旷代逸才”又被公认为“国士”的这位老先生在做某位上海滩大亨门下清客的时候以一字千金的润笔费才写下来的。说起来这位老先生还真是一位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青年之时就已经才名远播名满天下的饮冰室主人就在给康南海的信里称其“才似谭嗣同当以国士待之”。他师从一代名儒王闿运七年寒窗之后离开恩师只身赴日本留学与同为湘籍的黄兴、章士钊等人结下了友情并促成了黄兴与孙中山的相识而且还曾与汪精卫同窗。他的那《湖南少年歌》被表在《新民丛报》上此“歌”传回中国后大行其道尤其诗中的那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言曾说热了多少湘籍热血青年的心。清廷派五位大臣出访西方考察宪政回国以后要交考察报告却没人写得出来结果还是找到这位大才子代笔。进入民国以后他的才干赢得了那个时代几位想改天换地的人的尊重——这边袁世凯拿他当心腹那边孙中山、黄兴引他为知交。这样一位天赋很高且资望很好的政治家却因笃信君主立宪而成了袁世凯称帝的头号帮凶。当袁世凯一命呜呼黎元洪当家作主后他立即成了新总统下令缉拿的“帝制祸”。在国人皆日可杀的那些日子里他不得不躲在青岛和天津两地的洋租界里除了研究佛经就是研墨临池——汉隶和魏碑一直是他的拿手活儿。后来每到潦倒时他总能用自己的不菲的润笔费维持生计。后来这个落魄的北洋名士居然跑到上海滩成了名声更差的上海滩大亨的清客。但是有谁能相信这个声名狼藉的保皇派头领这个纵横于各军阀豪门间的北洋遗老这个委身于大亨门下的过气人物竟然是一名秘密党员而他人党时正是所加入的政党被当局追杀得血流成河的极为惨烈的年代!他的入党介绍人更是名震天下的后来的共和国任总理。

    看到这份请帖刘建业自然知道这是谁下的帖子了。要不是自己一直以来忙于军务不知道这位达人已经到了陪都就凭他和自家老爷子的交情自己也应该主动登门拜访的。现在这位达人倒是主动邀约了。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推辞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