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节 血战 (二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熊熊火焰开始在舰体部甲板和上层建筑上蔓延。这些大口径高炮使用地弹药由于缺乏严密的保护措施在战斗中多次生殉爆事件。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一次爆炸事件甚至将左舷的一座对空射击指挥仪完全肢解。

    事实上这也是德国大型军舰的通病之一1916年在挪威的奥斯6峡湾战沉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也曾因此而大吃苦头可惜威廉三世号并未针对这一缺点进行任何地改进于是这一幕悲剧在时隔一年之后再度上演。

    不过这也是德国人的优点他们宁愿冒着这样的危险。也不愿意减少火炮的射。在两种选择中选择了最危险的一种也是值得敬佩的。

    此时威廉三世号后部火控站的第四枪炮官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已经在舰内控制电话里听见前部火控站丧失战斗力的消息随后就接到了舰桥来的命令:由于前主炮群的2炮塔已经丧失战斗力前部火控仪器也已经被毁因此现在由后部火控站控制后主炮群继续进行战斗。

    根据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本人的回忆他是在:o钟之后(大约是9点o7分)接到这一指令的(而且这是整场战斗中他从指挥部门接到的唯一一条命令。)同时还表示后主炮在他

    下一共进行4炮击。根据英国方面大约在9点世号丧失了有效的还击能力随后暂停炮击并进行战术机动的情况来看可以认为男爵对时间的估计是相当准确的。

    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立即就对cd主炮塔下达了相关指令并把打击目标改为乔治三世号因为他已经观测了这个目标一段时间。最后一座后部主炮指向7点钟方向的乔治三世号战列舰双方此时的距离约为11ooo。良好的能见度对男爵的测距工作起到了很大帮助经过三轮试射他已经测定了双方正确的距离在第四轮炮击中威廉三世号射的炮弹在乔治三世号的两侧扬起了巨大的白色蘑菇状水柱这意味着她夹中了对手。炮弹爆炸时出的巨响使乔治三世号上的许多水兵感到非常紧张担心被威廉三世号的下一拨炮弹命中。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如果威廉三世号能够再进行一到两次齐射就很有希望命中乔治三世号。几乎与此同时(时间大约在9点分)纳尔逊号射的一枚381毫米炮弹命中了威廉三世号的舰桥舰桥内的人员顿时死伤惨重此后舰桥一再的遭到炮火的袭击。

    大约一分钟后另一大口径炮弹命中并贯穿了威廉三世的后桅塔楼将后部光学测距仪连底座一起扯飞火控军官使用的目镜镜片也被震碎

第五十三节 血战 (二十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