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节 水库三日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失败而是在面对三门峡水利工程中国水利专家集体丧失立场的背景下他孤身对抗“民意”、触犯上级捍卫了真理和自己的良心。

    十几年后当防水坝建设同盟崛起之后水库的种种弊端被曝光出来让人们了解到新建水库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会带给人们利益地相反的需要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然后转移到另外一部分人手中。

    尽管对社会、环境及经济造成的灾难不断尽管有许多满足能源需求及经营水与土地资源的方法大型水库仍继续被规划兴建。水库的决策、推动及兴建等过程通常是秘而不宣同时水库的受害者也鲜少有能力使水库工业集团向大众说明他们的行为并为之负责。

    因为这些受害者要不是山区的原住民便是靠河为生的小农与渔民不管在哪个国家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与社会上都是弱势者。水库的筑成使得强势的菁英掌握了水的流向壮大其利益并藉以剥夺原使用者利用河川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机会。

    在世界各地指导过不少水库计划的某教授见证过许多水库的恶质性影响后沉重地反省道:愈来愈刺痛人心且清楚的事实是统治菁英之所以有系统地开河域乃藉以将资源移转给他们及他们的支持者甚至藉以遂其自利的政治目地。付出代价的是河域内的人口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弱势族群、教派、以及反对团体。

    绝大多数的大型水库由国家机构投资兴建而水库贫弱地经济表现毫无例外地被巨额的政府补贴所掩。全世界每年大约有几百亿元耗费在水库上。但水库地表现是否真有如政治菁英及科技官僚预先画出的荣景绝少有诚恳而广泛的评

    |压制或要求「全民识大体」的呼吁下或被漠视。或被忽略或根本不被列入成本的计算中。

    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没有出现就不得不归功于黄万里地大声疾呼在黄河上游的几十万居民应该给黄万里立个长生牌匾。如果不是他。他们的命运将会十分凄惨。几十万人口离开他们原本富裕地家园迁移到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来回迁移十几次。生活变得一贫如洗。

    就在赵刚同黄万里谈话不久赵刚暂时放弃了在黄河上修大坝的想法不过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升官之路开始用其他办法进行游说。不久英国某位水利专家为治理黄河拟定计划。

    遗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所请的专家为英国水工专家他们精通建筑水坝地技术。但对于是否需要建水坝一窍不通更不了解黄河。英国有水电站有大坝不过。但黄河跟英国的河流不一样。黄河有泥沙――正是黄河的泥沙才让她与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都不一样。

    很快在英国水工专家的指导下以水利部为主成立地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那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美妙地远景:在黄河干流上将修筑起46座河坝

    “5oo吨的拖船能由入海口航行到兰州。装机总容量可达23oo万千瓦。年平均电量达11oo亿度相当于中国1954年全部电量的1o倍。灌面积由原来地1659万亩扩大到1.16亿亩。”

    在这46座河坝中三门峡的这座最大和最重要。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公开反对上三门峡工程。在这种一边倒地极端气氛下负有责任的专家们不敢面对现实。直抒己见。个别的甚至曲意逢迎企求腾达。

    在关于黄河规划的第一次讨论会上许多专家都对英国专家提出地规划交

第三十七节 水库三日谈(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