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

    同时民族资本的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压迫(如四川的保路运动)这在南方各省较为明显。这样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现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辜鸿铭还在滔滔不绝的讲下去赵刚却觉得有些不对本来是接风宴的怎么一转眼功夫就变成了国子监是不是官方机构然后一转眼变成清朝灭亡原因的讨论。看起来马上就要变成对于经济地方性保护与中央政府对抗的话题上了。

    看两位大师争论的热烈赵刚悄悄的溜走了这种辩论虽然精彩可是离题万里一个主题没说完又转到了另外一个主题上。赵刚自思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针见血的本事只好回去制定了一个新的辩论制度。

    两位国学大师倒是谈得不亦乐乎两人虽然互有所长不过中西学功底都十分深厚。平时只有人来请教仰慕何曾与人有平等的交流这次碰到了马上感觉到对方有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竟然一直聊到第二天中午两人精疲力竭这才休息。

    等两人休息完毕再次见面时已经是入夜十分这两人也是奇怪掌灯夜聊聊到高兴处辜鸿铭提议“不如去香帅府上畅谈半月也好解我胸中块垒。”

    严复也是妙人竟然把赵刚晾在一旁两人连夜坐了火车一同去京城张之洞府上把那巨额的奖金还有天大的前程统统丢在一旁研究学问去了。

    只留下一堆烂摊子给赵刚眼看再有一个月就是辩论开始之际赵刚却没米下锅弄得好多人都准备看热闹。赵刚焦头烂额之际又开动脑筋竟然又响了一个办法出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