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节 黄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到成功. 那么中国难以计数的劳苦大众就可以让中国产品泛滥于世界。这是一个令人想起来毛骨悚然的前景.而且已经慢慢的变成了现实无数的纺织品以低廉的价格倾销到世界各地。

    当时还有人抱怨.“在中国谋生的外国人的数量.已经日渐减少”。不错自从新中国杜绝了鸦片的进口之后那些赖以为生的外国人失去了谋生的技能不得不出怨恨的诅咒。

    正是那些侨居中国的西方人.最容易感到担忧与恐怖.而他们的看法又影响家乡公众舆论的偏见。从军事角度看.中法战争后.“人们似乎已经想见中国佬满世界乱跑的景象”;二十年后.这种危险可能就更加紧迫。

    .如果中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那样在中国庞大的人素质的、规模惊人的军队.一切就不堪想象了。

    在一般人的头脑中.黄祸带来一种模糊的惊恐.只:_人口.而且已有上百万涌到其他国家.人们就会不寒而|小城小国.对庞大的人口尤其敏感。对他们来说.亚洲人口泛滥.欧洲如果没有技术上的领先.根本就无法应对。

    他们用“蒙古游牧部落”贬称中国泛滥成灾的人群.然该词最早出现于欧洲语言.指中亚腹地汹涌而出的野蛮人.他们是些.不知所来.也不知所向.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惊恐……

    克尔南想说.西方人的“黄祸”恐慌.其实既不是:也不是军事的.而是对庞大地外族人口的某种“心理上的”的恐慌。这种恐慌可能 根本没有什么现实或可能的威胁.只是它那令人厌恶的、异己的存在.就让西方人感到紧张、痛苦。

    麦都思曾描述过拥挤在地狱般地国土上的庞大的中国人口.并对此表示过传教士特有的同情。西德莫尔(e1izadmore)虽没有传教士的同 情.但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种族主义偏见。他在《万

    》开篇道:

    从来没有一个外族人能够深入了解黄种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思维的起点与终点都与我们不同.是一个和我们相反或颠倒的过程.我们无法追踪和理解。……对于所有地东方人来说.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跟我 们的差异那么大。没有一种记忆、风俗、传统、理念、词根或是任何一种象征能够把我们的过去和他们的过去联系起来。这就像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与中国人之间.没有任何同情、关切、同感和默契可言。

    他们巨大地数量和相似性令人震惊.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与他的三万万同胞的相像是让人感到可怕地。在这个巨大的帝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每个人都现他们拥有相同不变的生理和心理模式――相同的黄色皮 肤、坚毅的性格和刺耳、机械的语言;相同地住房、坟墓和服装;相同的偏见、迷信和风俗;相同的自私的守旧性和对于过去、古老事物的盲目崇拜。这种单调乏味、前后一致和人物、事件都不断重复的生活.令 人讨厌.几乎使人感到怨恨。

    在他们占据的土地上.从西伯利亚到交趾支那.无.他们都能留下自己的痕迹;他们自负、自私、颓丧、懦弱和迷信.没有想象力、感情、骑士精神或幽默感;他们不会热心于任何斗争(西方国家的观点有些可笑热衷于争斗看来是一个优点).包括那些能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甚至对于谁将统治他们或谁将篡夺君权也漠不关心。

    “黄祸”更多是一种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想象。庞大的异己的人口本身就给西方人造成心理压力与恐慌。如果中国人不好斗也不好动.麻木 不仁.那么西方人最多也只是反感和厌恶.世界上竟有存在而且不断增长!

    如果有一天.这么庞大的人口突然变得嗜血好战.武装到牙齿.反感或厌恶就变成了恐惧和仇恨。那将是世界最黑暗的

第二十七节 黄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