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左相!”
“左相……”
“左相。”
南朝的官员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喊声,那些喊声中包含了千万种的意思。
“左相的意思是,朕失格,而东宫殿才有资格处理国家大事,是吗?”
上位的翁怡君看不下去了,站起来说道,“众位使臣,今日的琼花宴因为我国的国事而不得不提前结束,本宫派人送众位回驿馆休息,明日并备薄礼赔罪如何?”
一国的皇后发话了,使臣们再愚钝也知道该告辞了。所以纷纷起立,由禁军引着,依次序退出大殿。楚荆河临走前看了裴凌南一眼,那眼神意味深长,裴凌南却读懂了,轻轻地点了点头。
待使臣们都走光了之后,禁军又把殿上舞娘的尸体给拖了出去。
重臣大都自发地聚集到赵康的身边或者是身后,只有翁照帆,沈括和越香凌孤零零地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显得无比寂寥。
裴凌南气得咬牙切齿,一国的皇帝居然被这么多大臣威胁,这要是传出去,皇帝的威严何在?赵显似是察觉了她情绪中的激动,反而抚摸着她的手背,试图安慰她。
“所以众卿,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金陵的市集历来是由商会管理,您若把商会废除,恐怕会招致大祸。”
“皇上,您应该取消别科录取,恩科取试就足够了。”
“皇上,博学馆是汇集天下学问的地方。您却没有安排任何一个重臣来担任那里的直提,与礼制不符啊!”
众臣所说,全是否认赵显执政中的改革之处。赵显越听越明白,这个国家的病症已经深入骨髓,如果国家再由这些老论大臣把持着,剥削百姓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新的血液将永远无法输入朝堂。
翁怡君要说话,翁照帆却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翁怡君明白自己毕竟只是后宫,再怎么想帮皇帝,但朝堂上的事情插不了嘴。
“取消商会,是因为城中的百姓长期受到商会的盘剥,无法自由地贸易,养家糊口。而近几年的恩科,由于体制的原因,前三甲几乎都是在座诸位大人所在家族的年轻人。博学馆本就是独立于朝堂体系的存在,朕成立它,为的是搜罗天下的学问,不为政党利用。朕认为这是对国家好的事情,并没有做错的地方。”
“皇上!”左相站了起来,俯身拜道,“您要深刻地明白,国家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从仁德陛下统治时期开始的政治体制,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若是您一意孤行,恐怕这里的众臣,将无法再为国家尽心竭力。”
“我说左相,你这是什么意思?”沈括终于站起来,大声喝道,“你们今天在使臣的面前,当面与皇上作对,已经够丢南朝的脸了!现在还想集体威胁皇上不成?理由是什么?就因为皇上戴了面具,掩藏自己的容貌吗!”
枢密使也站起来,“臣等并不是威胁皇上,臣等只是尽心竭力地进言而已。”
“朕不会下令废止已经颁布的政令,而朕也不愿意看到与你们对立的局面,毕竟在你们之中,曾有朕的朋友,朕的老师,朕曾深深倚赖的大臣。所以,你们不用再说了,明日,朕会颁布罪己诏,同时让东宫太子主政。这样,你们满意了吗?”
“皇上!”越香凌和沈括同时叫道。
赵显抬手制止他们说出更多的话,拉起裴凌南就往外走,把殿上的众人都丢在了脑后。“流光……”裴凌南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身后,低声问,“这样不要紧吗?”
“嘘,跟我来就是了。”
见他并没有多大的惊慌,裴凌南稍稍安心了一些,乖乖地跟着他走。
走
花事五十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