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逼入绝境,唯有一条出入的女人的想法。
看着所有人一路走来的徐嬷嬷心中伤感,“主子,几位阿哥都长大了,这些事情他们心中有数,若不是为了主子和皇上之间的那份感情,他们又岂能会一退再退呢。”
“嬷嬷,他们长的再大,都要喊我一句‘额娘’,也永远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该做一些事情。皇上对太子的宠爱根深蒂固,是谁也动摇不得的。记得吗,当年有传闻说,孝诚仁皇后走的时候,很释然,像是无牵无挂一般。我想她确实无牵无挂,因为她就用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咱们的皇上给套住了,还套了一辈子。
“即使如此,皇上也不会因为这样,就对太子有所....”突然徐嬷嬷睁大了眼睛,“原来主子是想......”
“我自然知道皇上对太子的宠爱自然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女人临终之前的几句话,可是当事情牵扯到我身上之时,尤其是那三十几年前的画面与万物现在的情景重合的时候,他会开始变得有些混乱、迷茫。”重新恢复状态的如筠端起桌上的热茶,轻轻拿起杯盖,将杯子慢慢递到嘴边,而手中的杯盖正好遮住了她那转动的眼珠。
孝诚仁皇后,我们俩为了孩子用了同一个计谋对付同一个男人,也许我们会有着一样的下场吧......
当年,在临近产期之时,赫舍里氏才得知孩子胎位出现问题,生产之际,孩子和大人怕是只能择其一了。那个时候赫舍里进退两难,在上面有太皇太后看着,皇上看着,下面还有一群虎视眈眈想要随时取而代之的妃嫔们。无论如何,她只能硬着头皮,把这个或许是皇上第一个嫡子产下,即使这个代价是她的生命。而且自长子承枯走后,这个孩子是她唯一的期望,定不能出任何差错。
但是一考虑到这个孩子出生以后将会成为所有人的眼中钉,深处后宫多年的赫舍里氏自然明白一个没有额娘的孩子是无法在后宫之中生存下去的,尤其这个孩子还是前皇后之子。而赫舍里更加明白的是,皇宫是个人走茶凉的地方,她死了,康熙不可能不再立后,可是这样一来她的这个孩子又能如何自处呢?这个用她性命搭上的孩子还能成为太子,未来的皇帝吗?这一切的一切全是未知数,却也成了赫舍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梦寐。
于是,在一个下午,她和康熙一起回忆了过去,回忆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话题顺着顺着就谈到了未来。赫舍里泪眼朦胧的问了这么一句话,而康熙的答案也如她早就预料的那般。她陪伴这个男人好几年,也早就猜透了这个男人的心思,所以在“临终”之前,她并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问题,甚至没有提出要让这个孩子当太子。一句“你会照顾好我们的孩子吗?”,这是一个母亲最后的担忧与牵挂,而“每逢臣妾忌日之时,能来陪臣妾说说话,臣妾就知足了”,这是一个女人对心爱男人最后的恳求。
“以退为进”,确实最后赫舍里达成了愿望,而这么多年来,“忌日”和皇太子始终成为提醒着康熙的警钟。
之所以如筠敢走出这步的原因就是凭借着康熙对她的那份情谊,“嬷嬷,可是我与先后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会活下来。”活着,告诉康熙,她的坚强。
所以这段时间,她必须更加不间断的服用着汤药,加强锻炼,为未来她和孩子生存的机会多几分希望,毕竟生产之事,谁也说不准。
赫舍里氏最后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这一点让康熙铭记一生,也造成了康熙对太子那无条件的宠爱。而她要做的就是,就是打破赫舍里氏在康熙心中的印象。
徐嬷嬷深深的看了如筠一眼,有些不忍的叹了口气,“主子,值得吗?”说完她就端着桌上的两个茶杯,转身离去。
还没有走几步,就听到了,“嬷嬷,当年的你不也做了如此的选择吗?”不是为了做太后,不是为了那些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孩子能够平安的活着。
徐嬷嬷猛地一震,手上的杯子差一点就掉了下来,深深的闭上了眼睛,随即睁开,然后快步走出了房间。
值得,还是不值得,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于错一样,是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而她在孩子和康熙中,选择了前者......
她知道感情是禁不起利用的,可是她得不惜一切代价的护着自己的孩子....
如筠轻抚着还未凸显的肚子,或许她将这段感情的最后期望也寄托在了这个孩子身上,不,说不定结局还会更糟.....
但她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