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打回去。”——颜旭的指令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新旭日”内部激起了巨大的行动波澜。常规的澄清声明、律师函警告,在这种级别的做空攻击面前,无异于隔靴搔痒。颜旭深知,必须采取一种远超常规的、近乎激进的策略,才能扭转乾坤。
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参会高管都心头一震的大胆决定:
“第一,立刻筹备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就在两小时后!不设限制,对所有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全程公开!我要亲自回应,直面所有质疑!”
“第二,”他的目光投向首席技术官老张,“立刻联系德国TÜV莱茵、VDE,还有瑞士SGS,不,还要加上博世旗下的独立检测实验室!邀请他们,就在今天下午,对我们的‘琉璃’芯片,尤其是做空报告质疑的那几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一场压力测试!测试标准就按他们最严苛的工业级来!我们要让全世界看着‘琉璃’在极限条件下的真实表现!”
这个决定让会议室一片哗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剪辑和修饰的余地,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风险极大!
“颜总,这太冒险了!万一……”有人忍不住劝阻。
“没有万一!”颜旭斩钉截铁,“如果我们的‘琉璃’连这点直面检验的勇气都没有,那所谓的‘核心技术’就是一句空话!就要这种‘零编辑’的真实,才能粉碎谣言!”
“第三,”他转向CFO李默和首席法务官,“整理我们与莱茵金属、巴伐利亚精工等主要欧洲客户的真实合同关键条款(隐去商业机密部分)及银行流水凭证,在投资者会议上同步公开!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实的订单,什么是真实的资金往来!不是靠臆测,而是靠白纸黑字和银行记录!”
极致透明——这是颜旭选择的武器。他要将做空报告赖以生存的“信息迷雾”和“猜测空间”彻底驱散,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构建起一道坚固的信任防线。
命令下达,整个公司如同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两小时后,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准时召开。线路几乎被挤爆,来自世界各地的号码不断接入,气氛空前紧张。
颜旭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球,他没有回避任何尖锐问题,语气冷静而坚定。他逐条驳斥“灰熊研究”的指控:关于政府补贴,他展示了合法合规的文件,并阐述了这些资金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国家战略意义,强调了企业自身的营收和盈利增长;关于欧洲市场,他直接展示了与莱茵金属等客户的部分合同扫描件和银行收款记录,用实实在在的商业往来证明并非“皇帝的新衣”。
随后,画面切换到德国莱茵的实验室。直播镜头下,“琉璃”芯片被置于复杂的测试环境中,承受着远超常规标准的极端温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持续高负载。霍恩博士作为特邀技术观察员,出现在镜头一角,脸色依旧是那份惯有的严谨,目光紧紧盯着不断跳动的数据流。
整个测试过程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进行,没有任何剪辑,真实得近乎残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测试工程师偶尔报出的数据。
当最终测试结果生成,显示“琉璃”芯片在所有关键指标上不仅完全达标,甚至多项数据远超工业级标准时,屏幕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暗暗松了口气。霍恩博士对着镜头,用他那一贯冷静、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调简短评价:“测试过程符合规范,数据真实有效。芯片表现……超出预期。”
没有华丽的赞美,但这句来自以苛刻著称的权威前技术总监的认可,其分量远超千言万语。
直播结束,电话会议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虽然是线上)。市场迅速给出了反应,原本暴跌的股价开始出现强劲的V型反弹,空头受到重创。
然而,在“新旭日”总部那间作为临时指挥中心的会议室里,颜旭脸上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他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依旧在激烈讨论的投资者和分析师,眼神中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
陈瑾瑜作为“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的专家,受邀见证了全程。她走到颜旭身边,轻声说:“这场反击,很漂亮。极致透明,确实是应对这种危机最有效的方式。”
颜旭缓缓转过头,看向她,嘴角牵起一丝极淡、极苦涩的弧度。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是啊,很‘漂亮’。”他重复着这个词,却充满了自嘲,“可是瑾瑜,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总在疲于奔命,总在被动的应对?别人抛出质疑,我们就要倾尽全力去自证清白;别人设置壁垒,我们就要耗费巨资去翻越;别人制定规则,我们就要努力去适应……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
他望向窗外,北京的夜空被城市的灯火映照成一片混沌的橙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只是‘自证清白’的被告?什么时候,才能由我们来主动定义技术的标准,制定商业的规则,让别人来跟随,来适应我们?”
他的话语很轻,却像重锤一样敲在陈瑾瑜的心上。她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刚刚打赢了一场漂亮反击战的企业家,而是一个在全球化洪流中,对现有游戏规则感到深深疲惫与不甘的跋涉者。
绝地反击的成功,并未带来酣畅淋漓的胜利感,反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所处的被动位置。这场胜利,是用巨大的精力消耗和“自证”的无奈换来的。颜旭的困惑,指向了一个比商业胜负更深层、更宏大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