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墙耸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那份惊人的预算报告,“在法兰克福?光是土地、硬件、能源和合规成本,初步估算就需要投入数亿欧元!这还只是前期固定投入,后续运营维护更是无底洞!颜总,欧洲市场刚刚打开一个针尖大的小孔,莱茵金属那个订单还不知道是福是祸,现在就进行如此重资产的押注,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另一位代表地方国资的董事也附和道:“是啊,颜总。我们‘新旭日’的优势在于轻资产的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模式。如果为了满足一个尚在草案阶段的法律,就把自己变成一家重资产的基建公司,这岂不是本末倒置?而且,欧洲政局、经济前景都存在不确定性,如此庞大的沉没成本,一旦市场不及预期,后果不堪设想。”

    支持与本地云服务商合作的声音也不小。首席财务官忧心忡忡地分析:“与德国电信或者类似的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合作,看似能快速满足法规要求,减轻资金压力。但是,颜总,核心技术怎么办?我们的平台算法、数据处理逻辑,一旦与对方深度耦合,如何保证不被窃取或复制?这无异于与虎谋皮!‘通天’的前车之鉴还不够吗?”

    “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和技术隔离来规避风险……”法务总监试图解释。

    “合同?”那位投资董事嗤笑一声,“在别人的地盘上,跟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讲合同约束力?太天真了!”

    争论的焦点,清晰地摆在桌面上:是坚持轻资产的平台模式,冒着被法规挡在门外的风险;还是转向重资产的“深度本地化”战略,投入巨资自建基础设施,掌握主动权但背负巨大财务压力;或是选择合作模式,以技术潜在泄露的风险换取快速准入和成本分摊。

    这是一道关乎“新旭日”未来全球化路径的战略抉择。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颜旭一直没有说话,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沉思的脸。他理解所有人的顾虑,财务的风险、技术的安全、战略的摇摆,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董事会成员们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

    但他的思绪,却飘向了布鲁塞尔那间冰冷的会谈室,飘向了莫里斯先生那句“这是我们的原则”。他清晰地认识到,欧盟构筑的这堵“墙”,不是临时路障,而是基于长远战略的永久性边界。想要进入墙内的市场,就必须遵守墙内的规则,甚至……成为墙的一部分。

    他回想起霍恩博士关于“时间”的论断,回想起斯图加特展台上那些礼貌而疏离的目光。欧洲市场,不会因为你的技术参数漂亮就对你敞开大门。它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信任,是那种将血肉融入其肌体的承诺。

    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始终沉默的颜旭,等待他的最终决断。

    颜旭缓缓坐直身体,双手按在光滑的桌面上,目光沉静而坚定,仿佛已经穿透了眼前的迷雾。

    “各位的担忧,我都明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风险,确实存在,而且很大。但是——”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果我们因为害怕风险,就停留在墙外观望,那么‘新旭日’将永远只是一家区域性公司,永远无法真正参与到全球科技的竞争格局中去。欧盟的数据主权法案,不是特例,它代表了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今天我们在欧洲遇到这个问题,明天可能在别的市场也会遇到类似的壁垒。”

    他指向屏幕上那几家潜在合作对象中,一家有着深厚政府背景的德国电信企业的Logo。

    “自建数据中心,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我们目前难以承受;与纯商业云服务商合作,技术风险不可控。”他的手指在那个Logo上重重一点,“所以,我决定,选择第三条路。”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与德国电信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法兰克福投资、建设、运营符合欧盟最高标准的数据中心。”颜旭清晰地说道,“我们以技术、平台架构和部分资金入股,对方以土地、本地资源、运营经验和政策通道入股。合资公司由德方控股,确保满足‘数据由欧洲公司主导处理’的法规要求,但核心技术模块和算法黑箱,必须由我们绝对控制,写入合资公司章程,并设置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隔离条款。”

    这个方案,显然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试图在法规合规、成本控制和技术保护之间找到一个极其艰难的平衡点。

    “颜总,这……”仍有董事表示疑虑,“与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合作,还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啊!”

    颜旭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窗外遥远的天际线上,仿佛在凝视着欧洲那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

    “我知道有风险,有不确定性。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收回目光,看向在座的每一个人,“要想不被永远挡在墙外,有时候,我们就要先学会走进墙内,理解他们的规则,甚至……利用他们的规则,最终,把我们自己的那一部分墙,砌得比他们更高,更坚固!”

    “这不是妥协,这是一种更具智慧和耐心的进攻。‘深度本地化’,不是放弃我们的核心,而是将我们的根,扎进他们的土壤里,去汲取养分,去生长壮大。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漫长,但这是通向真正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他力排众议,做出了最终决策。会议在复杂的氛围中结束,有人忧心忡忡,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被颜旭话语中那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所感染。

    颜旭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屏幕上那个即将与之携手的德方企业标志,他知道,这是一步险棋,是将“新旭日”的未来与一个充满未知的联盟捆绑在一起。但他更知道,在全球化这场波澜壮阔却又暗流汹涌的洪流中,唯有敢于驶入深水区,才能找到归海的方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