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敬请见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这便是,上林堡王氏宗族,最后的一场‘全族’祭祀。

    ......

    事实上,无人知晓的灾祸源头,早已沿着那道蜿蜒的屏障疯狂蔓延。

    辽东的所谓边墙,既是大顺朝廷所修补改道之后的关外长城。

    墙体之上,修有宽阔平整的巡城道,贯通始终。

    这条道,亦是行军步道。

    它能便于大顺军队沿墙驰援封堵,以人的脚力,去追堵来去如风的轻骑。

    其存在的初衷,是便于大军据此堵截北虏劫掠的归路,毕其功于一役。

    这是人力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原王朝位于辽东的坚盾。

    那么......

    当尸疫在不知何时,阴差阳错地传到了边墙最东段的某个墩台之上。

    又会发生什么?

    答案,已是不言而喻的。

    大顺所设之辽东边墙,制度森严。

    均五里建一望台,置一伍。

    五名兵卒,守着一座孤零零的烽火台。

    望台伍长可称燧长,或称台长。

    他们的职责便是观望敌情,一旦发现,立刻燃起烽火。

    狼烟会不断传导至边墙后方的驻兵屯堡。

    诸如李煜所驻顺义堡,李铭所驻沙岭堡......

    驻堡武官,会在烽火传来之后,提前组织军民准备守城用的滚木礌石,封堡自守。

    同时,他们也会点燃自己堡内的烽烟,将敌情将至的消息,传递给更后方的军事重镇。

    诸如边塞县城,以及抚远卫所这样有着大量屯兵的卫城据点。

    再由卫城或县城燃烟,最终传导给屯兵在辽东某处重地的边军营兵精锐。

    起码......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层层递进,构成一张严密的军事情报网。

    辽东边墙上,再均隔数十里,设一墩楼。

    楼内驻兵,根据墩楼大小,少则一什,多则半百兵额。

    墩楼设一百总,亦可称墩帅。

    墩帅其下辖周遭的望台什伍,再加上墩楼本部人手,基本能凑足最少五十人的兵额,多则可达百人。

    即使辽东边军精锐尽出征伐。

    边墙上的瞭望驻兵,依旧得坚守于岗位,戒备辽东北方羁縻部落,与各部草原部落的异动。

    他们是整个辽东军民的眼睛。

    ......

    可现在,当尸鬼悄然而至。

    一座望台上,区区五名戍卒,如何

第156章 敬请见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