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门炮前。
“都看好了!我只教一遍!”
他亲自上手,动作快如闪电。
“咔哒!”
炮管与支架连接。
“哐当!”
支架与底座扣死。
不到三十秒,一门结构复杂、散发着致命气息的迫击炮,就在他手中组装完毕。
所有人都看傻了。
“分解,结合,这是第一课!”
“每个炮组,半小时内,必须完成十次完整的分解结合!做不到的,中午没饭吃!”
命令一下,六个炮组立刻扑了上去。
一时间,训练场上叮当作响,一片手忙脚乱。
陈峰没有管他们,而是将剩下的九十人叫到了一边。
“你们,是炮兵的眼睛和大脑!”
他指着远处的山头。
“测距、测向、修正弹道,是你们的活!”
一个战士壮着胆子问道:“连长,咱们没工具,咋测啊?”
“没工具,就用我们的身体当工具!”
陈峰举起自己的右手,伸出大拇指,闭上左眼。
“都学着我的样子,手臂伸直,竖起大拇G指,通过拇指和参照物,估算与目标的大概距离!这叫跳眼法!”
“再看这个!”
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用绳子吊起来,做成一个简易的铅垂。
“配合指北针和地图,就能计算出最基础的射击角度!”
“还有风速、湿度、气压,都会影响炮弹的落点!这些,都要靠你们用脑子去算,用心去记!”
陈峰将他前世在军事论坛和书本里学到的那些“土法炼钢”的炮兵知识,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
这些知识,对这个时代的士兵来说,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但陈峰讲得简单、直接,全是干货。
战士们听得如痴如醉,拼命地将每一个字记在心里。
整整三天。
整个炮兵排都疯了。
炮手们练分解结合,练到手上全是血泡和油污,闭着眼睛都能把炮拆了再装上。
观察组们则天天趴在山头,举着大拇指对着远处的山头“跳”来“跳去”,嘴里念念有词,跟中了邪一样。
到了第四天下午。
陈峰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他将全连集合到训练场,进行第一次实弹射击。
“目标,正前方,一千米处,那块最大的独立岩石!”
陈峰指着远处山坡上一块足有卡车头大小的巨石。
“一号炮组,准备!”
“是!”
一号炮组的五个炮手立刻冲了上去。
架炮、调整角度、设定表尺,动作虽然还有些生涩,但已经有模有样。
一名弹药手抱着一枚黄澄澄的82毫米高爆榴弹,冲到炮口。
所有围观的战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放!”
炮手一声大吼,松开了手。
炮弹“咻”的一声,滑入炮膛。
下一秒。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炮管猛地向后一坐,一团白烟喷涌而出。
第25章:炮兵排的诞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