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而是以五到七人为一“牙”,强调分工配合。
盾手掩护,枪矛突刺,刀斧手近身搏杀,弩手精准支援,甚至还有专门负责观察环境、传递信号的角色。
秦牧亲自下场,反复演练在各种地形下的接敌、掩护、撤退流程。
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熟悉自己的职责,更要了解同伴的习惯,做到心意相通。
野外生存与渗透成了必修课。
章山将他作为斥候的所有经验倾囊相授,如何辨别方向、寻找水源、设置陷阱、利用地形隐匿行踪。
秦牧则补充了更多关于心理伪装、利用光影和声音欺骗敌人的技巧。
训练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校场,而是拉到了定北城外的山林、河谷,进行为期数日的野外拉练,模拟敌后渗透与生存。
心理抗压与极限体能则由铁柱负责。
这个憨直的汉子,在训练场上却是最冷酷无情的教头。
负重长途奔袭、极限匍匐、泥沼格斗……
他用最原始的方式捶打着每一个“獠牙”士兵的意志和体魄。
秦牧偶尔会加入,他不再是那个仅仅依靠现代格斗技巧的兵王,而是真正将自己的身体融入到这个时代军人的极限挑战中。
与士兵们一同流汗,一同喘息,一同在精疲力竭后发出低吼。
胡莽的“土拨鼠”组则正式并入了“獠牙”营的后勤与技术支援序列。
他们不再仅仅是打造器械。
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制作更有效的便携式破坏工具、简易信号装置,甚至尝试改进弩箭的稳定性和射程。
秦牧画出的那些简陋的草图,成了他们钻研的方向。
李崇信来看过几次,他对那些小组战术和渗透技巧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秦牧,你练的这是精兵,甚至是死士。
好用,但也金贵。伤亡不起,也补充不易。”
秦牧点头承认:
“将军明鉴。‘獠牙’不求数量,只求在关键
第72章 冯保的“暗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