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惊天论断(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比!

    先生此问,答案自在人心。”

    “说得好!

    血性未冷,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此正是你张汉钦能凝聚人心、屹立不倒之根基!”

    蒋海宁先予以高度肯定,但随即话锋如刀,直刺核心,

    “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你与你的东北团队这种基于我华夏之血性、之义气、乃至……

    基于普遍人性常理来进行战略判断的方式,在应对彼邦倭寇时,恰恰可能陷入最大的认知误区!”

    他猛地伸手指向东方,仿佛要指向那个隔着大海的岛国:

    “汉钦,邻葛,你们皆在用己之心,度彼之腹!

    在你们看来,每一个生命都无比尊贵,军人天职在于保卫黎庶,国力羸弱便需休养生息,见死不救乃是力有不逮之明证。

    此乃天经地义之人情常理。

    然,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为了达成其‘八纮一宇’之野心——

    莫说是五千旅大守军,便是五万、五十万、乃至五百万国民之性命,亦不过是棋盘上可以随时舍弃、用以实现更高战略目标的冰冷棋子!”

    “放弃旅大?见死不救?”

    蒋海宁发出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冷笑,

    “汉钦,你当真以为他们是力有不逮,被动放弃吗?

    不!

    以我对彼邦决策机制与民族性格之了解,这极可能是一场处心积虑、图谋极为深远的战略欺骗!

    他们不是不能救,而是故意不救!

    他们要用的,就是这五千‘玉碎’的倭军之血,来达成三个目的:

    一、激发其国内同仇敌忾之疯狂战意;

    二、牢牢拴住你东北军最精锐的主力于旅大攻坚战场,消耗你的时间与精力;

    三、最重要的一点,麻痹你的战略判断,让你基于‘常理’,误判其已无力他顾,从而放心大胆地、毫无后顾之忧地挥师南下,与南京决战!”

    张汉钦的目光骤然缩紧,眉宇间笼罩上一层厚重的阴霾。

    他并非愚钝之人,蒋海宁这一点破,他脑海中立刻如同电光石火般,将诸多情报碎片与这种可能性相互印证!

    一种冰冷的、足以冻结血液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急速攀升。

    但他依旧保持着可怕的冷静,沉声道:

    “先生之论,如当头棒喝,令人警醒。

    此种可能性,确是我等未曾深想之战略盲区。

    然,即便有此阴谋,实力对比乃硬性制约。

    其经此重创,实力大损乃是铁一般的事实。

    其国内经济凋敝,民生困苦,反战暗流涌动,如此境况,纵有阴谋,又如何能在短期内组织起足以威胁我东北根本的庞大力量?

    其动员能力之瓶颈,似乎难以逾越。”

    杨宇霆也紧接着提出更具体的质疑,展现其智囊的缜密:

    “海宁公,即便其有心疯狂动员,然现代战争绝非仅凭狂热便可驱动。

    其财政能否支撑?

    其内部派系林立,陆军与海军、统制派与皇道派倾轧不休,如此重大决策,能否迅速统一意志?

    其工业产能、资源储备,尤其是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此等命脉握于他人之手,岂敢轻易倾国一战?

第136章 惊天论断(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