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万流归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

    在代表们陆续安顿下来的同时,帅府内的"会议筹备总指挥部"正是一片繁忙景象。

    总指挥杨宇霆站在巨幅奉天城区图前,手持教鞭,听取各小组汇报。

    墙面地图上,各代表团下榻宾馆、会议地点、安保哨位、交通路线都用不同颜色标注得清清楚楚。

    穿着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穿梭往来,电话铃声、电报机的嘀嗒声、人员的汇报声交织在一起,却忙而不乱,秩序井然。

    "接待组报告:"

    刘尚清站在汇报席前,

    "华侨代表团158人已全部入住光复宾馆,华北代表团203人入住东北饭店,华南代表团97人入住奉天宾馆……

    所有房间、膳食、交通车辆均已分配妥当。"

    杨宇霆点头:

    "重点是饮食要照顾各地口味,粤省代表多备汤品,川湘代表要加辣。细节见真章。"

    "安保组报告:"

    高纪毅接着汇报,

    "城内分区戒严布控已完成,所有代表驻地及路线已加密监控。

    昨日破获两起南京方面特务的渗透企图,已秘密处理,未惊扰代表。"

    "继续加强警戒,特别是夜间巡逻。"

    杨宇霆指示,

    "但要外松内紧,不要搞得风声鹤唳,影响代表情绪。"

    "会务组报告:"

    袁金凯说,

    "主会场东北大学礼堂布置完毕,扩音设备已调试成功。会议议程草案、代表名册、席位安排已印制完毕。"

    "联络组报告:"

    一个年轻军官起身,

    "滇军龙云将军代表、川军刘自乾将军代表请求拜会少帅,希望安排在明日午后。"

    杨宇霆一一做出指示,条理清晰,决策果断。

    张汉钦偶尔会来到指挥部,但并不干涉具体事务,只是在关键节点听取汇报,或做出简要指示:

    "安保是根基,万不可失。"

    "对待各方代表,礼数务必周全。"

    他的从容,源于对这套成熟行政体系的绝对信任,也源于其两年多来严格要求下,所锤炼出的严谨作风。

    在张汉钦看来,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就应该这样运转:专业、高效、各司其职。

    ————————————

    傍晚时分,陈敬轩被邀请参加一个小型的欢迎晚宴。

    宴设宾馆餐厅,菜肴精致而不奢华,以东北特色为主,兼顾各地口味。

    席间,他遇到了几位老朋友,大家纷纷交流沿途见闻。

    "我从山西来,坐汽车走的公路。"

    一个满头白发的学者说,

    "沿途每个补给点都有热水热饭,还有医生值班。我这把老骨头,居然没觉得累。"

    "我从上海来,坐船到营口。"

    一个银行家接话,

    "那港口繁忙得很,洋人的商船不少,但管理井井有条。通关速度比上海快多了!"

    陈敬轩静静地听着,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

    作为报人,他深知细节往往最能反映真相。

    东北方面的接待工作,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执行,无不显示出一种现代化、专业化的治理能力,这与南京政府的官僚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

    与此同时,在奉天城内的兵营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预演"正在进行。

    一队士兵正在模拟代表车队遭遇袭击的应急处置演练。

    从警戒疏散到医疗救护,从交通疏导到追击堵截,各个环节配合默契,反应迅速。

    "少帅有令,会议期间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指挥官对士兵们说,

    "我们要让全国代表看到,什么叫做真正的专业!"

    ————————————

    夜幕降临,奉天城灯火通明。

    站在宾馆窗前的陈敬轩,望着这座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心中原有的几分疑虑与观望,已大半化为期待与信心。

    他铺开稿纸,准备为后天的第一场座谈会起草发言稿,标题他已想好:《从奉天之治看国家统一之希望》。

    ————————————

    而在帅府内,张汉钦与杨宇霆、张作相正在进行最后的每日小结。

    "各地代表均已安然抵达,"

    张作相欣慰地说,

    "观其神色,多是振奋期待之意。"

    杨宇霆自信地补充:"一切皆在掌控,只待会议开启。"

    张汉钦望向窗外璀璨的城市,目光深邃:

    "明日开始,一定要办好各项活动,让各方代表好好感受,何为东北之气象,何为复兴之基石。"

    奉天城,已然准备好向全国精英,全面展示其足以领导未来的力量与气象。

    万流归奉,只待潮涌之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