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每一个角落。
几乎就在同一秒钟,在南京,常委员长发出的第二道指令,也通过加密线路,精准地送达了奉天帅府的张汉钦案头。
“汉钦吾弟:
闻弟处或有激烈之举,兄心甚忧。倭寇狡诈,意在激我。
望弟切勿逞一时之愤,而害国家十年生聚之百年大计。
忍辱负重,相忍为国,方为党国干城之要道。
切嘱!
——操微。”
【注:1.由官方权威认证的词条“不抵抗政策”——
明确某人电令:对日军挑衅不予抵抗。
2.而前几年宝岛解密的部分电文,也证实了——
直到11月,日军染指山东,某人仍令东北军避免与日军冲突】
————————————
一边是面向四万万国民的豪迈宣告书,
一边是私下劝阻"勿逞一时之愤"的怯懦退让紧箍咒。
两封电文,如同冰与火,在时空的某个奇点猛烈相撞。
————————————
当花园口歼敌近七万的详细战报摆在常委员长面前时,他那张脸上先是是不信,继而涌上计划被打乱的恼怒,以及一种被边缘化的极度尴尬。
尤其是,他刚刚发出的那封"切勿逞一时之愤"的电文,与张汉钦宣告辉煌胜利、赢得万民敬仰的全国通电,形成了史上最惨烈的对比!
————————————
“娘希匹!不知进退!”
他低声骂了一句,一把将那份详细描述战果的电文抓在手中,狠狠地揉成一团。
又觉不解气,唰唰几下撕得粉碎,扔在地上,踩了几脚,仿佛这样才能缓解心头那股灼烧般的尴尬。
————————————
奉天帅府。
张汉钦几乎是发出宣告战果的全国通电的同时,收到了常委员长要求怯懦退让的第二封电令。
他看着那封字斟句酌、满是“忍辱负重”、“相忍为国”劝诫的电文,再看着战报上“歼敌四万七千”、“敌酋授首”的字样,一股荒谬感油然而生。
他先是气得想拍桌子,随即却又忍不住摇头失笑。
————————————
“王秘书长,”
他唤来王树翰,将常委员长的两封电令递过去,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常公如此‘顾全大局’,‘深谋远虑’,实在令人……感佩。你以此为题,写一篇社论,好好‘赞一赞’常公的‘远见’与‘胸襟’。”
————————————
王树翰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领会了少帅的意图。
他扶了扶眼镜,沉吟片刻,便回到书房,一篇堪称民国政论史上绝妙讽刺典范的文章,很快跃然纸上。
经张汉钦亲自审定后,为免过于冲击刚刚燃起的举国欢庆气氛。
这篇社论被压至七月二十二日正午十二时,才以“东北政务委员会”名义,通电全国。
————————————
电文标题:《赞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旷世楷模——常公操微》
全国同胞钧鉴:
倭寇犯境,山河震荡。幸赖我前方将士用命,于辽东花园口予敌重创,暂纾国难。
捷报传来,举国欢腾,然欣喜之余,吾辈更当深切感念一位于幕后运筹帷幄、忍辱负重之舵手——
我政府主席常公操微!
————————————
当倭贼寻衅之初,凶焰滔天,世人皆曰可战之时。
唯常公高瞻远瞩,洞悉其奸。
常公深知,倭寇之目的,在于激我怒而兴兵,乱我‘攘外必先安内’之大局。
————————————
故常公于十八日星夜,急电我东北边防,谆谆告诫:
"力避冲突,以免扩大。"
此非怯懦,实乃为国家保存元气之深谋远虑也!
————————————
及至二十日晨,战端已启,风云险恶之际,常公再次驰电,苦口婆心:
"切勿逞一时之愤,害国家大计。"
"忍辱负重,相忍为国"
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此何等胸襟?何等气度?
————————————
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兵仙;
蔺相如避廉颇之锋,乃有将相和之美谈。
然观常公之忍让,其境界更超古人!
————————————
试想:
有一户人家,男主人正忙于与族内兄弟分家争产,忽有恶邻欺上门来。
这恶邻不仅时常在门口撒尿圈地,今日更是变本加厉,竟光天化日之下翻墙入院,将其家中长女拖入厢房!
女儿哭喊挣扎,
第109章 风暴酝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