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 惊雷震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关东军内部强硬派叫嚣"给支那人更大教训",

    但亦有理智派担忧国际孤立和双线作战(东北与国内经济危机)的风险。

    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面对如山铁证和强大的国际舆论,之前的傲慢荡然无存。

    紧急向国内连发数电,请求指示,语气中已带惶恐。

    ————————————

    在东北境内,一场空前的情感总动员席卷了每一寸土地。

    《东北日报》 头版,通版漆黑边框,犹如巨大的讣告。

    正中央是赵大勇局长的遗照,下方是五十三位死难者的姓名列表。标题如血:

    【五十三!辽阳之殇,举省同悲!少帅令:血债必血偿!全军总动员!】

    社论标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告全东北父老书:今日我辈,唯有死战!】

    ————————————

    《奉天时报》 头版巨幅照片是那支染血的钢笔特写,标题:

    【‘勤学奋进’竟成绝笔!倭寇毁我家园,奸我妻女,屠我乡亲,此仇不共戴天!】

    副标题:【东北政务委员会宣布:即日起,所有学校、工厂、机关,降半旗,默哀三日!所有娱乐场所关闭!全省之力,支援前线!】

    ————————————

    报纸一经上市,顷刻售罄。

    报童们不再是叫卖,而是含着热泪在街头哭喊:

    "卖报!卖报!看小鬼子畜生暴行!看咱们警察百姓怎么死的!少帅要给我们报仇了!"

    路人闻之,无不驻足抢购,读后捶胸顿足,泪洒长街。

    许多报亭直接将报纸免费发放,一旁放着募捐箱,上书:

    "支援前线,痛歼倭寇!"

    箱内很快被银元、铜板、甚至首饰塞满。

    ————————————

    奉天、长春、哈尔滨、承德、齐齐哈尔、营口……

    所有城市的工厂汽笛在同一时间拉响,凄厉的长鸣持续三分钟,如同为死难者送葬的哀乐,又如同向侵略者宣战的号角。

    工人们自发聚集在广场上,群情激愤。

    老工匠高举铁锤怒吼:

    "少帅!下令吧!我们日夜赶工,造枪造炮!咱东北的汉子,绝不当孬种!"

    女工们泣不成声:

    "小娟才十六岁啊……跟俺闺女一般大……天杀的小鬼子!"

    许多女工当场摘下耳环、手镯投入募捐箱。

    ————————————

    乡村田野, 农夫扔下了锄头,聚集在村公所的大喇叭下,听着电台里一遍遍播送的惨案详情和动员令。

    老人们涕泪横流,喃喃咒骂,将珍藏的银元从炕席下掏出;

    年轻人双目赤红,攥紧拳头,吼声震天:

    "参军!俺要去参军!剁了那帮畜生!"

    各村通往县城的土路上,很快挤满了奔赴征兵点的青年。

    —————————————

    各大中小学全部停课。

    老师们在课堂上含泪讲述事件经过,带领学生默哀。

    黑板上写满了"勿忘国耻"、"血债血偿"、"誓死抗争"的标语。

    少年们稚嫩的脸上,充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悲愤与决绝。

    学生们自发组织游行,高举标语,焚烧日货,声势浩大。

    甚至有少年学子集体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要求投笔从戎。

    ————————————

    街头巷尾,"报仇!报仇!报仇!"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愤怒的海洋。

    一种"宁可白山黑水尽赤,不让华夏寸土蒙羞!"的悲壮共识,深入骨髓。

    三千万人,已然同仇敌忾,做好了与家园共存亡的最终准备!

    妇女们连夜赶制军鞋、干粮;

    商会宣布无限期停止对日贸易,并捐出巨款;

    就连乞丐也将乞讨来的铜板投入支援前线的募捐箱。

    ————————————

    中国关内,全民族的情绪被彻底点燃!

    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

    各大城市学生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东北,要求中央政府对日强硬!

    "支援东北!抗战到底!"的标语贴满大街小巷。

    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奉天和南京,请战、捐款、声援之声不绝于耳。

    常南京政府承受着空前的内部压力,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巨大质疑。

    ————————————

    就在这悲愤与决心达到

第84章 惊雷震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