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甚至将林家《冰心诀》中一些锻炼耳目、提升耐寒能力的粗浅法门,融入基础训练,以增强团练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边塞守御纲要》初稿完成后,林雪并未满足。她亲自参与了选拔派往北疆的教导军官。她看重的不完全是武功高低,更是机变、责任心以及对北地民情的了解。最终,一支由数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兵、退役斥候以及少数得到信任的江湖人士组成的“教导队”成立。临行前,林雪亲自为他们讲解《纲要》精要,强调“灵活运用,不可拘泥”,并要求他们定期将训练情况与遇到的问题密报东宫。
这些教导官奔赴北疆后,如同播撒下的种子,迅速在各大屯垦区生根发芽。他们摒弃了刻板的操演,带着团练青壮实地勘察地形,演练预警、设伏、撤退,教授他们如何利用弓箭、弩机、甚至削尖的木桩和陷坑来对付零散的马匪或小股游骑。
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数月,孙传庭的捷报便再次传来:某屯垦堡寨民防团练,凭借预警及时,利用沟壑地形设伏,以弓弩远射,成功击退了一股近百人的马匪袭击,自身伤亡极小!另一处军屯点的团练,则在协助官军清剿一伙流窜的阉党残匪时,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提前锁定了匪徒藏匿的山洞,立下大功!
消息传回,朝野再次为之振奋。民防团练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成为了守护北疆安宁的重要力量。
朱常洛握着捷报,看着身边因连日操劳而略显清减,但眼神愈发沉静锐利的林雪,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佩与柔情。他知道,北疆能有今日新象,屯田、水利、工坊是骨架,而这遍布边塞的民防力量,则是流动的血液,而赋予这血液活力的,正是他身边这位奇女子。
“雪儿,”他握住她的手,声音低沉而真挚,“这北疆万里屏障,有你一半心血。”
林雪微微摇头,望向北方,目光悠远:“臣妾只是尽了本分。真正辛苦的,是那些在边疆屯垦的百姓,是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是殿下……宵衣旰食,力排众议。”
塞外风沙,吹不散新生绿意;边境烽火,锤炼着钢铁篱笆。
在北疆日渐稳固的凯歌声中,大明王朝的中兴之象,愈发清晰。然而,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林雪都明白,内部的蛀虫尚未肃清,外部的威胁依然存在,而那隐藏在历史迷雾与血脉深处的古老恩怨,也正等待着下一个登场的时机。
但至少此刻,他们携手打造的北疆新象,为这个帝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