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感受到了不同于墨家总部的氛围,这里更加市井,也更加紧张。
“我们先去城中的墨家据点,与其他兄弟汇合,了解情况后再做打算。”
为首的墨家弟子显然不是第一次来,熟门熟路地引着众人穿过嘈杂的码头区。
新郑城虽经历了战火和政权更迭,但作为曾经的一国都城,其繁华底蕴犹在,只是这繁华之下,暗流涌动。
秦法的痕迹已经开始显现,偶尔可见穿着黑色官服的秦吏走过,市井街坊间的交谈也常常压低声音。
墨家据点位于新郑城西一处相对僻静的院落,看似普通的民宅,内有乾坤。
在此负责的是一位中年墨家政长,名叫石,他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常年在底层奔走实践墨家理念的实干之人。
“这位应该就是李胜兄弟吧,久仰了。”
石迎了出来,语气爽朗却也不失谨慎,“巨子已有传书,言明兄弟将来主持新政试点之事,在下必当全力配合。”
双方见礼后,进入内堂。
石给李胜简要介绍起了新郑及周边地区的情况。
“李胜兄弟,韩国旧地,情况复杂不比楚国和秦国,这里旧贵族势力虽被削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在乡野仍有影响力。秦吏推行法家之治,严苛高效,但也难免有急功近利、不恤民情之处。百姓夹在中间,日子并不好过。兼爱非攻之说,在此地颇有市场,但推行起来,阻力也不小。”
李胜认真听着,不时发问。
他发现这位政长对本地情况了如指掌,分析也切中要害,心中稍定,有这样一位务实的老墨家弟子协助,工作开展会顺利很多。
商讨完正事,李胜想起了太子丹的赠予。
他取出那枚玉符,递给他。
“石兄弟,可知新郑城内有一家名为‘燕归来’的酒肆?太子丹殿下言及,持此符可寻一位名叫荆轲的墨家统领相助。”
石接过玉符,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燕归来’酒肆?荆轲?我自然知道,那可是新郑城里有名的…热闹去处。”
他特意在“热闹”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哦?有何特别之处?”李胜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