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了赏钱心中欢喜,饭后困倦异常,倒头便不省人事。
秦国以法家治国,案子关键在证据。
现场被他弄成了抢劫杀人,屠刀早洗干净了,和屠刚伤口也对不太上。
湿衣服也早被他用内功烘干了。
这些人从何处查起?
除非把屠刚的灵魂拉出来对质了。
看着怎么也无法将李胜拿下,令史很是头疼。
一边是县尉交代的任务,一边是李胜底气十足的表现,导致他进退两难,还真不好动用一些强硬的手段。
就在令史还在翻来覆去的来回问着无关紧要的问题时,有一位差役走了进来,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他们就一起走了出去。
回来后,令史问话的口气稍缓了些。
李胜猜想,或许是墨家那边使上劲了,墨家弟子在民间声望不低,与一些官吏或许也有交集,他们的话,县衙多少要掂量一下。
此时,县衙后堂内,一位样貌俊朗的官员正端坐于椅,专注地阅览着一卷竹简。
当今大王勤于政事,他们这些地方县令每年都需赴京面王奏对,故而不得不将辖内诸事了然于胸,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求建功,但求无过。
“未曾想到,你竟会为此事亲自前来。”
他放下竹简,抬眼望向端坐于案前的旧友。
对方衣着虽同是官服,却显得颇为朴素,甚至能看出几处细致的缝补痕迹。
“墨家有命,不得不从。”
这位总领迁陵县农工事务的墨家典农微微颔首,面上略带几分赧然,“那位李胜小友,乃是我墨家好友,我墨家弟子忧心此事若不能依法而断,恐寒了义士之心,亦损我县衙威望。”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我知你执掌一县,法度森严,本不该搅扰,实在是情非得已,还望见谅。”
案后的县令凝视他片刻,神色稍霁,缓声道。
“你多虑了,即便无你开口,只要他身守法度,迁陵县便无人能枉加其罪,秦法如山,岂是儿戏?”
“得你此言,我便安心了。”
第三十五章 法家与墨家的默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