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军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接下来的两日,李靖几乎足不出户。

    那枚青铜虎符被他贴身携带,无时无刻不在温养着他的心神,梳理着他那日渐敏锐的感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那本破烂的《卫公兵法》手抄本,结合虎符带来的全新视角,以往许多晦涩难懂的“奇正”、“形势”、“虚实”之道,此刻仿佛都有了全新的注解。他看的已不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那调动能量、把握节点、因势利导的“道理”。

    同时,他也在不断尝试、适应那初步可控的归墟之力。过程依旧艰难,神魂消耗巨大,但每一次成功的“抚平”一缕躁动的能量线条,都让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精进一分。他隐隐感觉到,内景中那柄沉寂的归墟断剑虚影,似乎也因此凝实了微不可查的一丝。

    然而,营房之外,并非风平浪静。

    张凡自那日之后,再来探望的次数明显少了,即便来了,也多是聊些无关痛痒的琐事,语气间总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东西。李靖心中暗叹,却知此事强求不得。

    更让他警惕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所在的这片营区附近,似乎多了一些若有若无的窥探目光。有时是路过的士兵看似不经意的瞥视,有时是深夜窗外一闪而过的阴影。尤其是那名曾在营房外与张凡擦肩而过的冷峻亲卫军官,李靖又见过他两次,每次对方都只是远远投来冰冷的一瞥,那目光如同毒蛇的信子,让他脊背生寒。

    “怀璧其罪……”李靖摩挲着怀中的虎符,眼神渐冷。他深知,自己这个突然蹿升的“参军”,以及杨公莫名的赏识和赐下的宝物,已然引起了军中某些势力的忌惮与贪婪。这雁门关内,暗流涌动,未必就比关外安全多少。

    就在这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第三日清晨,一名杨素的亲兵来到营房外,声音刻板地传达命令:“李参军,丞相有令,即刻前往帅府议事厅,参与军议。”

    该来的,终究来了。

    李靖整理了一下身上略显宽大的参军服饰,深吸一口气,将虎符妥善藏于怀中,抚平心绪,跟随亲兵,再次走向那座北疆的权力核心。

    帅府议事厅,比之前杨素的书房要宏大肃穆得多。

    青石铺地,穹顶高阔,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北疆的巨幅地图,虽不如那沙盘神异,却也标注得极为详尽。厅内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皮革、钢铁、汗水和一丝若有若无血腥气的味道,这是属于军旅的独特气息。

    此刻,厅内已是将领云集。

    放眼望去,尽是顶盔贯甲的武将,依照品阶高低分列两侧。有须发皆白、眼神沧桑却锐利如鹰的老将,抚着战刀上的疤痕沉默不语;有正值壮年、气血旺盛、眉宇间带着剽悍之气的壮年将领,正与同僚低声交谈,语气焦躁;也有如李靖一般相对年轻些的军官,但至少也是统兵数千的实权人物,个个气息沉凝,煞气内敛。

    李靖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瞬间聚焦到了这个陌生的年轻面孔上。他太过年轻,面容尚存一丝青涩,身上的参军服饰也显得有些崭新而不合体,与周围这些久经沙场、气息彪悍的将领们格格不入。

    好奇、审视、疑惑、轻蔑……种种目光交织而来,其中不乏明显的敌意,尤其是来自几个年轻气盛的将领,他们看向李靖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质疑与不服。一个边陲烽燧的小小戍卒,何德何能,一步登天成为参军,与他们同堂议政?

    李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比面对杨素时更为庞杂,更为汹涌。他眼观鼻,鼻观心,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沉稳,按照亲兵的指引,默默走到文官参军序列的末尾站定,位置靠近门口,毫不起眼。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便投向了议事厅中央,那巨大的北疆沙盘。

    沙盘之上,光点流动。代表突厥主力的血色红芒,如同一条择人而噬的巨蟒,将雁门关团团围住,气焰嚣张,光芒刺眼。关内玄黄色的光点则显得凝重厚实,如同磐石,坚守着防线,但明显在数量和活跃度上处于下风。

    主流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的。

    “丞相!突厥势大,兼有妖人助阵,强行出战,恐损失惨重!末将以为,当依托雄关,深沟高垒,固守待援!只要拖到朝廷援军抵达,必可里应外合,破此危局!”一名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的老将抱拳说道,他是雁门关副将,赵天龙。

    “赵将军所言极是!”另一名中年将领附和,“关内粮草尚可支撑两月,我军只需稳守,待敌久攻不下,士气衰竭,再寻机反扑,方为上策!”

    “固守!必须固守!贸然出击,正中敌军

第18章 军议-->>(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