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与积尘瓦砾,一座隐秘地室浮现眼前。
四壁泥砖砌成,中央摆着一张铁案,墙上悬挂一幅巨大名录,墨字列满朝中要员姓名,而那些曾在三年前参与赈灾调度之人,皆被朱砂点红,触目惊心。
更令人悚然的是,名录下方还压着一张手绘草图——正是今日沈观所写三份假文书的内容摘要。
他们不仅在监视他,还在整理他的言行,分析他的意图!
沈观猛然睁眼,冷汗已浸透内衫。
这不是简单的阻挠办案,而是一张早已织就的情报网,深埋于朝廷肌理之中。
有人在系统性地监控一切可能触及旧案的人与事,甚至……能预判他的行动逻辑。
那他们是否也能听见他说的话?
念头一起,他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黄守文死状——嘴含红烛,蜡油凝固唇边。
为何是红烛?为何不塞布、不封口,偏要用蜡?
除非……那蜡不止是象征“封口”,更是实际的“收音装置”!
他猛地起身,翻出当日从黄宅带回的物证袋,取出那段未燃尽的红烛残骸。
借着烛光细看,其内部结构异常致密,中心有一极细微的空腔,壁薄如纸,周围缠绕着几乎不可见的丝线,疑似某种天然共振膜。
若真是如此,只要有人在室内说话,声波震动便会通过空气传导至蜡芯内的薄膜,再经由特殊工艺保存音痕——只需加热融化外层蜡质,便可还原对话内容!
这不是迷信,是技术。
一种近乎邪术的窃听手段。
沈观瞳孔微缩。
若对方真能做到这一步,那么这几日他所有的自语、推演、密谋,是否都已被听见?
他忽然想起自己昨夜离开黄宅时那句低语:“烧不尽人心。”
那人……听到了吗?
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但他很快稳住心神,眼中反而燃起冷焰。
既然你们能听,那我就让你们听个够。
只是,这次——该换我来听你们了。
他取出一方白玉佩,质地温润,本是亡父遗物,从未离身。
此刻他却不带犹豫,拿起刻刀,沿着玉佩边缘细细雕琢。
又从工具匣中取出一片极薄的铜片,裁成圆形,以细弦穿孔固定,嵌入玉中空腔之内。
此物仿古法“地听”之术,利用共振原理捕捉微弱声响。
虽不能远距传音,却可在密闭空间内放大墙后、井底乃至地下暗室的动静。
他默默将其握入掌心,感受那一丝冰冷的震颤。
这一夜,他注定无眠。
而在黎明尚未到来之前,他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名字——
回音引。
三更的风穿过荒草丛生的义庄院墙,带着腐土与湿霉的气息,在破窗间呜咽作响。
沈观伏在断墙之后,呼吸轻如游丝,目光却如鹰隼般锁定井口方向。
他掌心微汗,指尖仍能感受到那枚【回音引】残留的冰凉——那枚被深埋于黄宅书房地砖下的空心玉佩,已静静蛰伏三日。
昨夜将其起出时,铜片表面细若
第26章 谁在听我说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