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荆南四郡归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赤壁的烽烟与那浸透江水的血色,虽随着冬日愈发凛冽的寒风,在长江的主航道渐渐淡去,仿佛巨兽舔舐完伤口后短暂的沉寂。但其带来的震撼与权力更迭的余波,却以比风更快的速度,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所激起的、不断扩散的涟漪,迅猛而无可阻挡地向着荆襄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城池,每一个人的心头蔓延。

    夏口,这座刚刚更换了主人的江畔重镇。

    空气中依旧残留着淡淡的焦糊味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与江南冬日特有的湿冷融合在一起,吸入肺中,带着一种清冽而肃杀的凉意。原本属于刘琦、象征着荆州牧权威的府邸,如今已成为魏公刘湛的临时行辕。府门外,身披玄甲、持戟而立的魏军卫士目光锐利如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他们挺拔的身姿和铠甲叶片在偶尔透出云层的冬日下闪烁的冷光,无声地宣告着此地权力的转移。

    府内,议事厅中,巨大的炭盆里,上好的银炭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努力驱散着从门窗缝隙渗入的寒意。然而,这暖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那种更加灼人的东西——那是权力更迭、大局将定前的紧张、兴奋,以及一种即将书写历史的凝重。

    巨大的荆州沙盘几乎占据了厅堂的中心位置,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细致入微。刘湛负手立于沙盘前,身姿挺拔如松。他深邃的目光掠过沙盘上已然插上代表魏军玄色小旗的江夏、南郡等荆北要地,如同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最终,那目光如同实质般,投向了沙盘南端,那几片依旧保持着原有土黄标识的区域——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便是所谓的荆南四郡。

    沙盘之上,它们颜色的差异清晰可见,但在厅内每一个人的心中,那颜色的改变,已然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可能就在旦夕之间。一种无形的、名为“大势”的压力,正从这沙盘之上弥漫开来。

    “主公,”荀衍手持一叠还带着驿站风尘气息的塘报,声音沉稳,却难掩其中一丝历经艰难后终见曙光的振奋,“赤壁一役,孙刘联军水陆主力尽丧,周瑜重伤昏迷,生死未卜,江东上下震动,孙权已严令收缩所有防线,拆毁部分沿江烽燧,全力固守柴桑、建业核心区域,短期内绝无再启战端之力与胆魄。刘备残部,据零星探报,不足千人,遁入南部武陵、零陵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音信杳茫,纵有关羽、张飞之勇,亦如龙困浅滩,难掀风浪。”

    他顿了顿,将手中塘报轻轻放在沙盘边缘,手指点向荆南四郡,语气变得更加肯定:“如今,荆北已定,人心渐附。荆南四郡,犹如熟透之果,悬于枝头,只需轻轻一摇,甚至……只需一阵大风,便可落地!亮以为,传檄可下,已非虚言!”

    “文若先生此言,深得我心。”一个略带慵懒,却透着洞悉世情狡黠的声音响起。只见郭嘉不知何时已寻了个靠窗的软垫,舒舒服服地斜倚着,手里把玩着一枚质地温润、雕刻着云纹的碧玉玉佩——那是清理周瑜败退的座舰时,从一堆杂物中翻捡出来的战利品之一,据说是周瑜平日随身之物。他用指尖摩挲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在感受其原主人曾经的温度与风采,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古往今来,莫不如此。”郭嘉的目光没有离开那枚玉佩,语气轻松得像是在闲聊市井趣闻,“如今咱们这棵大树,历经赤壁风雨,非但未倒,反而更加枝繁叶茂,参天蔽日。而孙刘那堵墙,已经被咱们砸得千疮百孔,四面漏风。武陵的金旋,长沙的韩玄,桂阳的赵范,零陵的刘度……”他一一点名,如同在数几件待价而沽的货物,“这几个,都不是什么硬骨头。金旋庸碌,韩玄猜忌,赵范投机,刘度或稍有风骨,却也非不识时务之辈。这会儿啊,怕是都在自己那郡守府里,抱着官印睡不着觉,一边算计着家里那点金银细软,一边琢磨着,是自个儿把脖子洗干净了,主动送到夏口来,还能换个前程,还是等咱们提着血还没擦干净的刀,上门去‘取’呢。”

    他这番带着鲜明郭嘉风格的、既刻薄又一针见血的分析,让厅内凝重的气氛为之一松,连刘湛的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

    诸葛亮适时接口,他轻摇羽扇,神色一如既往的从容平静,如同山间清泉,涤荡着郭嘉话语中的那份戏谑,留下的是更加务实与长远的考量:“奉孝兄所言,虽略带调侃,却切中要害。此四人,皆非雄主之才,守成尚且不足,更遑论逆势而为,挽狂澜于既倒。然,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为使荆州尽快归于安定,恢复民生,减少兵戈对黎庶的创伤,亮以为,当双管齐下,恩威并施。”

    他走到沙盘前,羽扇在荆南四郡上空虚划而过:“一方面,主公可即刻遴选能言善辩、熟知荆楚风土人情之士,携带言辞恳切却又暗含锋芒的檄文与安民告示,分赴四郡。檄文需陈说天下大势,指明抗拒王师之害,归顺魏公之利;安民告示则需明确宣布减免赋税、整顿吏治、保境安民之策,以安四郡官民之心。此乃‘恩’与‘势’。”

    “另一方面,”他羽扇转向代表魏军兵力的那些玄色小旗,“驻守江陵、长沙北境的周仓、徐晃将军所部,稍作休整补充后,便可挥师南进,以泰山压顶之势,陈列于四郡边境,进行武装‘巡狩’。不需真正攻城,只需展示军容之盛,兵甲之利,让彼等亲眼目睹我煌煌军威。此乃‘威’与‘力’。”

    “如此,文攻武慑,双管齐下,”诸葛亮总结道,目光清澈而笃定,“则四郡守吏,内有檄文劝降安其心,外有大军压境慑其胆,必不敢再有侥幸,唯有望风归附一途。如此,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省却无数征战之苦,损耗之巨,于主公尽快整合荆州之力,以图江东,大有裨益。”

    刘湛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他深知历史上刘备取荆南便是势如破竹,几乎未遇像样抵抗,如今自己携赤壁大胜之威,兵锋更锐,声势更盛,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收取四郡更是易如反掌。诸葛亮此策,老成谋国,正合他心意。“孔明之策,甚善。文若,檄文与招降文书,便由你亲自草拟,务必把握分寸,言辞既显我宽容大度,又暗含不容置疑之锋芒,使其知顺逆,晓利害。至于出使四郡的人选……”

    他目光缓缓扫过帐内众人。招降纳叛,尤其是这种大势已定下的招降,并非单纯的武力威慑就能完全解决,更需要洞察人心、权衡利弊、灵活应变的智慧与口才。这需要使者既有胆识,又能准确把握四郡守吏不同的心

第六十三章 荆南四郡归附-->>(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