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语言,禀报道,“据悉,北境防线,尤其是武阳关一带,近月来局势已初步稳定下来,大规模的战事基本平息。”
“因此,先前因战乱而来到北凉城的部分官员,便开始活动起来。”
“其中,一些家资丰厚的,便通过各种门路,重金贿赂州牧韩玉春及其僚属,得以官复原职,或至少是谋得了新的实缺,陆续已离开北凉城,返回各自辖地了。”
“至于那些无力打点的,则大多被寻由革去了官职,甚至直接驱逐出了北凉州。”
听着刘天明的回报,秦良不由眉头微挑。
他没有料到,短短数月之间,北凉的官场局面竟已发生如此变化。
韩玉春此举,倒也算是“与时俱进”。
战事稍缓,便着手“清理”冗余人员,同时还能中饱私囊。
那些能官复原职的,想必所费不菲。
不过这细想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北凉州的官职,初期因其边陲苦寒、战乱频仍,被内地官员视为“贱职”。
但一旦站稳脚跟,手握实权,治理一方,其所能掌控的资源与权力,便远非内地那些闲散的官职可比。
尤其是自己经营已久的郡县,只要有一线可能,那些官员自然愿意倾尽所有夺回。
至于风险,在北凉州局势渐趋稳定的情形下,许多人判断,妖兽的威胁已然降低。
重返任所的风险似乎已变得可以承受,至少比失去权位要好得多。
当然,这一切的利益交割,与秦良并没有什么关系。
韩玉春的手,目前还伸不到他牢牢掌控的阳谷县。
大致了解情况后,秦良心中有了数。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便再度启程,不再耽搁,直向阳谷县而归。
队伍出北凉城,再次踏上驿道。
五日行程转瞬即逝,一路无甚风波,唯有天高地阔,长风刮过原野。
终于在离别近三个月后,远方地平线上,阳谷县那熟悉又陌生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而越是靠近,秦良眼中的惊异之色便越是明显。
眼
第135章 重返阳谷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