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近日亦听闻江南有一奇才,或与星君梦兆相合。此人名曰林闲,江陵府人士,虽年岁稍长(他含糊带过),然才思之敏捷实为罕见。其府试连中案首,陛下亦曾亲赐一等秀才,享举人待遇。此子不仅经义纯熟,更难得的是于格物致用之道别开生面,所创香皂、防晒霜等物,利国利民风靡江南。前番永昌府民变,危急关头亦是此子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暗中献上安抚妙策,方能力挽狂澜免了一场兵连祸结! 此等才华,此等品行,颇有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之遗风,或正应了星君所言身负大才之兆!儿臣愿担保林闲免试入举,以示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圣德!”
赵王这一番话,堪称教科书级的捧杀与捆绑!
他绝口不提林闲与太子系的暧昧关系,反而极力渲染其“格物致用”、“利国利民”、“深明大义”的形象,将其拔高到“立德立功立言”的高度,仿佛不保举林闲就是辜负天意、埋没人才!
其用意极其毒辣:
其一示好皇帝,表明自己毫无私心、一心为公。
其二将林闲这块烫手芋头用“为国举贤”的金丝带精心包装,硬塞到皇帝和太子面前。你太子不是要举贤吗?这就是现成的“大贤”!你举是不举?
其三,若林闲接受这“天上掉下来的举人”,那这“知遇之恩”算谁的?自然是他赵王“力排众议”、慧眼识珠。
林闲身上就打下了他赵王的烙印,看太子还怎么放心用他?这简直是在太子心里扎一根刺!
龙椅上的皇帝闻言,果然露出极大兴趣,他抚须笑道:“林闲?朕确有印象,是个有意思的娃娃。香皂之物,皇后得贡用后亦甚喜之。想不到还有安定地方之功?既是太子先提议恩科,赵王又如此力荐,想必此子确有不凡之处。准奏! 着吏部会同翰林院,即刻核查林闲事迹,若所言不虚,便依例特赐举人功名,以应天意!”
“陛下圣明!”
赵王立刻躬身,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
太子周扬站在一旁,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心里如同吞了只苍蝇般恶心!
他本想趁机安插自己人,结果却被赵王这老狐狸借力打力,硬生生把他既欣赏也忌惮的林闲推到了台前,还用的是他太子提议的恩科!
名额有限,他这次本不想举荐林闲。
如今算是骑虎难下。
他若反对,就是打自己的脸,还是驳皇帝兴头。
若不反对,就等于默认赵王往他未来可能的班底里塞了颗说不清道不明的钉子。
这简直是被赵王当枪使,还替人数钱!
“儿臣……附议。”
太子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
第七十五章 天降祥瑞:文曲托梦,要授举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