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开场白,没有繁琐的礼节性套话,只有干净利落的观点。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台下众人,声音陡然提升,开启那段日后被江南士子们津津乐道的“格物新解”:
“然,何谓格物?”
林闲抛出一个问题,随即自问自答:“格物绝非仅仅格竹悟道,空谈性理。那只是格物之一隅,而非其全貌!”
“格一株稻禾,细察其生长枯荣,可知农时稼穑之艰辛,明‘民以食为天’之重,此乃格物!”
“格一把算盘,精研其精算之妙,可明钱粮赋税之流转,懂国家运转之基,此亦是格物!”
说到此处他话锋猛地一转,指向自身带傲然道:
“格一块香皂,深究其油脂碱液之变,可通物理变化之妙用,创便民利国之器,这——还是格物!”
“轰!”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林闲将香皂与稻禾、算盘并列,将工匠之术提升到与农事、经济同等的高度,这简直是离经叛道!
但这个论点却又让人无法立刻反驳,因为仔细一想,其中逻辑竟自成一派。尤其林闲是以自身成功的实践为例,更具说服力。
不少守旧学子涨红了脸,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
林闲无视下方的骚动,声音愈发清朗,如同玉磬敲响:“格物至此,由表及里由器入道,方为致知——知民生之多艰,知经济之脉络,知技艺之可为!得此真知灼见,方能谈致用!”
他言辞陡然变得犀利,直指当下士林空谈之弊:“若只知背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却不知如何让民富足、社稷稳固。只空谈轻徭薄赋,却不懂如何开源节流、发展生产、充盈府库。此等致用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欺欺人,于国于民,可有半分益处?!”
这一问如重锤,敲在不少只读圣贤书的学子心上。
既让他们面红耳赤,也让周学政和吴御史眼中精光一闪。
最后林闲做总结,声音恢弘道:“故格物须务实,不尚空谈。致知要求真,明辨是非。致用要利民,知行合一。三者环环相扣,犹如江河之行源流相继,不可偏废!”
第五十七章 堂前考试(上):送分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