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晚砚堂前杏香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阳光透过后屋的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陶罐里的果料渐渐熬成琥珀色的稠汁,滴在瓷碗里能拉出细细的丝。张师傅闻着香味凑过来,咂着嘴打趣:“沈医官好福气,林姑娘这手艺,比西市最有名的蜜饯铺还香!等开业了,我定然带着孙子来捧场。”沈砚耳尖微红,手里的添柴动作却没停,只笑着应道:“开业当日,定请师傅尝刚出炉的果酱酥饼。”

    正午时分,第一锅梨膏刚装罐,就有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怯生生站在铺门口,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小脑袋探进来又缩回去,反复几次,眼睛却直勾勾盯着灶台上的瓷罐。林晚见状,盛了小半碗放凉,快步走到门口递过去,声音放得极柔:“小姑娘,是不是闻着香啦?尝尝吧,甜丝丝的,不烫嘴,还能治咳嗽呢。”小姑娘犹豫着往后退了半步,攥着布包的手更紧了,小声说:“娘说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会给家里添麻烦的。”林晚蹲下身,和她平视,笑着晃了晃手里的瓷碗:“姐姐不是陌生人呀,姐姐的店就开在这里,叫‘晚砚堂’,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啦。这梨膏是姐姐自己熬的,不要钱,专门给咳嗽的人吃的,你尝尝就知道好不好吃了。”小姑娘这才迟疑着接过碗,小口抿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连忙又喝了一大口,吃完后从布包里掏出个木雕兔子,红着脸递过来:“姐姐,这梨膏太好吃了!我没有钱,这个木雕兔子给你抵钱好不好?是我爹雕的,他是西市最好的木雕匠,好多人都买他的东西,这个兔子雕了整整一晚上呢。”

    林晚看着兔子栩栩如生的模样,连耳朵上的绒毛都雕得清晰可见,心头一软,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这兔子雕得真好看,姐姐很喜欢,但不能要你的。姐姐送你吃梨膏,不是为了换东西呀。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阿瑶,”小姑娘小声说,手指绞着衣角,“我娘总咳嗽,夜里睡不好,有时候还会咳醒,我攒了好久的铜板,还不够买一罐梨膏……”林晚闻言,立刻转身走进铺内,找了个最小的瓷瓶,装了小半罐梨膏,又用麻布仔细封好瓶口,系了根红绳,塞进阿瑶手里:“拿给你娘,每天早上用温水冲一勺喝,过三天咳嗽就会好很多。要是不够了,就来这里找姐姐,姐姐再给你装。”阿瑶捧着瓷罐,眼睛里泛起了泪光,用力点了点头:“谢谢林姐姐!等我爹回来,我一定让他给你雕个最好看的招牌!上面雕满梨花和杏子,保证比西市所有的招牌都好看!”林晚笑着挥手:“好呀,姐姐等着你的招牌。快回家给你娘送梨膏吧,路上小心些!”阿瑶蹦蹦跳跳跑远,跑出去几步又回头喊:“林姐姐,开业那天我来给你帮忙!”

    接下来几日,铺子里愈发热闹。周先生请的绣娘送来了杏色的幌子,绣娘放下幌子就笑着介绍:“林姑娘,这‘晚砚堂’三个字用的是深棕色丝线,绣了三层,看着立体又醒目;旁边的梨膏罐和果酱瓶,用了渐变丝线,罐身上的缠枝莲纹都是我一针一线绣的,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你瞧瞧,风一吹还会微微晃动,特别好看。”林晚凑过去细看,果然绣工精湛,连果酱的淡红色都过渡得自然柔和,忍不住赞叹:“李绣娘,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挂在门口,保管能吸引不少客人。这工钱我得多给您加些!”李绣娘摆着手:“周先生都跟我说了,你们救了他儿子的命,我这点手艺算什么。工钱按之前说的来就行,要是以后需要补绣或者改样式,随时找我。”货郎李大哥也赶着马车送来瓷瓶与试吃用的小瓷碗,还带来了表弟阿力——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以前在食肆做过伙计,手脚麻利得很。阿力刚放下东西,就恭恭敬敬地拱手:“林姑娘、沈医官,我叫阿力,我表哥说你们缺个伙计,我在东市食肆做了三年,摆过摊、算过账,客人多的时候也能应付得来。你们放心,我力气大,干活麻利,绝不偷懒!”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你就负责前屋的售卖和打扫,客人来了先倒杯温水,再请他们尝尝试吃品。要是有人问梨膏的功效,你就

第五章 晚砚堂前杏香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