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章 鼓不想响的那天,我们自己成了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石头说:“他们怕的不是我们上课,是怕我们教出不怕他们的人。”

    (2)他说,规矩是湿泥,得趁软捏

    韩十三未出面施压,反而派人送来一口旧铜锅、三捆竹简、一副石磨——皆是当年苏清商初建“疗音队”时用过的物件。他附言:“老东西不值钱,可上面有‘人味儿’。”李元吉彻夜研思,次日召集骨干,将铜锅倒扣为鼓,竹简裁片为板,石磨盘刻成节拍器,宣布“户外传习日”:每日辰时,于城东废校场露天授课,内容不限,来者皆学。消息一出,数百孩童携家什自发前来,席地而坐,宛如新塾。

    (3)她的影子,藏在最土的招数里

    柳扶风不再登台演默剧,而是带着学员逐坊走访,收集各巷口耳相传的童谣、哭丧调、夯土号子,汇编为《街声集》。她教孩子们把这些“粗鄙之声”拆解重组,配上踏足击掌的节奏,变成可传习的“活谱”。有老乐师讥讽:“这也能叫乐?”她只答:“当年也有人说,聋子不该听鼓。”七日后,《街声集·西市篇》在月旦评现场集体演绎,百人踩出暴雨临城之势,连监场御史都忍不住跟着跺脚打拍。

    (4)他的账,早埋在砖缝底下

    林砚舟借工部修渠之便,悄悄将“民艺塾”地下排水道与旧城暗沟连通,并在墙基嵌入空陶管,形成天然共鸣腔。某夜,李元吉率众在塾内低声诵读《醒心帖》,

第72章 鼓不想响的那天,我们自己成了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