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章 台下的人开始写剧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她用粗笔誊录,题名《灶台录》。次日张贴街口,竟引发数十人自发投稿,有写“小儿饿极吮母指”的,也有记“老翁分粥先予邻”的。

    (2)无声胜有声

    沈砚秋受邀参与整理《灶台录》,她无法书写,却用不同力度的划痕表示情绪强弱,再由柳扶风译成文字。一篇名为《听雨的人》轰动全城——讲述一个听不见雷声的小女孩如何用手感知地面震动,提前预警家人避险。裴照读罢久久不语,当晚潜心谱曲,将文中节奏转化为古琴散音,命名为《地脉吟》。此曲仅可用触觉感知,专为聋人群体演奏。

    (3)他说,故事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韩十三察觉到民间创作热情高涨,立即提议举办“百姓名篇汇演”,不限题材,不论出身,凡真实记录皆可登台。他亲拟告示:“从前是我们在讲你们的故事,现在,请你们来讲自己的命。”消息一出,应者如云。崔明远暗中指使门客撰写《伪民谣辨》,斥其“俚俗不堪,淆乱视听”,并买通书肆拒收《灶台录》。

    (4)她的影子,走出了光

    柳扶风未再依赖苏清商过往模板,而是带领一群失语者创立“默剧社”,全靠肢体与面具演绎《听雨的人》。首演之夜,全场熄灯,观众手持荧石片随节

第64章 台下的人开始写剧本-->>(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