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度此劫。
尽输家财者,灾后可赴京城,向本阁取回本钱与利息;
推诿不借者,以通敌卖国论处。”
拿的是欠条,去借的是持刀的军队。
同样的命令,很快送到周遇吉手里。
而给曹文诏的命令,却截然不同。
曹文诏接令后,开始登记造册,并向西安加速行军。
京营方面,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周遇吉与英国公张维贤分路而行,向西安推进。
与此同时,朝廷的赈灾粮由一万名禁军押送入陕,抵达后由袁可立节制。
就在赈灾粮抵达渭南城外的那天,暴乱爆发了。
饥民蜂拥而上,冲垮施粥处,十余人死伤。
袁可立大怒。
他亲自率人赶赴城外,将抢粮者尽数捕获,塞入木笼,暴晒致死。
灾民们惊惧退散,而官员与富商却心中暗喜。
钦差大人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
翌日,袁可立召集十余县官员与富商,在朱熹圣人庙前设香案。
他拈香而拜。
“圣人在上!
今袁可立携十数县商贾官吏,对天盟誓。
愿尽捐家财,以助大明度此劫。
若诚心奉国,愿圣人庇佑子孙平安富贵;
若有欺诳隐匿,则家破人亡,永世不得翻身!”
说罢,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立誓吧。”
富商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开口。
一个肥头大耳的县官上前一步,挤出谄笑。
“袁阁老,小人家贫,愿捐出全部财产,银十五两,麦五十石。”
随即众人纷纷附和。
“家贫,愿捐二十石。”
“下官贫寒,愿变卖房产助赈灾。”
袁可立看着他们,神情冷漠。
他们掏空陕西,使百姓易子而食,街巷白骨遍地。
他们该死。
袁可立缓步上前,停在那名大肚县官面前。
“你说自己家贫?全家上下只有银十五两?”
那人连忙躬身:“回阁老,下官素敬海瑞大人,也立志清廉为官。”
“好。好得很!”
袁可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
“我大明正需要你这样的清廉之官。老夫当即上奏,请陛下嘉奖!”
那人欣喜若狂,连连叩谢。
其余人暗暗后悔,恨没早出头。
然而袁可立的下一句话,让他们全都傻了。
“锦衣卫,即刻查抄他所在县衙及家产。
若当真清廉,发六百里加急上奏陛下,请功封赏!”
话落转身而去,连看都未看众人一眼。
机会他给了。
他们放弃了这唯一活命的机会。
这日之后,陕西的风向彻底变了。
袁可立用一场立誓给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打了个样。
他已动了杀心。
并决意要把这名声替陛下扛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