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不能让陛下背上暴君的骂名。
他进京后,陛下曾隐晦提过宗室之患。
那时他极力反对。
太祖生前最爱宗室,就连成祖也未曾动过废除藩王的念头。
若陛下真的出手,必被后世讥为昏君暴主。
于是他接连苦劝,希望陛下三思。
然而如今,秦王的所作所为,已非祸起萧墙,而是动了大明根基。
此事,比叛乱更恶,比造反更毒。
看着崇祯那冷厉而坚定的神色,孙承宗明白,这一回,谁也劝不住了。
他深吸一口气,跪地叩首。
“臣……领旨!”
宗室之乱,已到非动不可的地步。
但至少,陛下还留了余地。
不是屠尽,而是征召。
能战者死于疆场,算尽忠。
不能战者,尸骨留北地,也好交代。
若侥幸建功活下来,那便是屎中淘金,也算为皇族正名。
孙承宗叹了口气。
“若动秦王,诸藩必惶。
若他们合谋自保或成大祸。”
秦王,是宗室的风向标。
此举一出,必震动朝野。
崇祯闻言冷哼。
“那就让叶震春去问问太祖,他老人家可还想念这些贤孙?”
钦天监监正叶震春,号称能通灵。
“前几日他才上奏,说太祖显灵,准许先帝先行下葬。
既然他能通灵,那就让他去传旨,太祖想念子孙,让诸藩王速来京师祭祖。
来者,留京;不来者,抗旨。
若敢言假,那就是目无祖宗,灭族之罪!”
孙承宗听得嘴角直抽,却不得不承认陛下手段非常人能及。
说是假的,就是蔑视祖宗;
说是真的,就得滚进京里。
无论如何,都是死局。
崇祯随即下达一连串调令。
“调宁夏卫千总虎大威入河南,总辖河南、宣武、彰德三卫。
祖大寿入湖广提督,马炯进京任兵部右侍郎。
萧云举任荆州镇总兵,黄得功任郧襄镇总兵,左良玉任长沙镇总兵。
何可纲调山西,祖宽调江西,猛如虎调陕西,龙在田升广西总兵。”
祖大寿,是袁崇焕辞官后辽东实权在握之人。
如今调往湖广,崇祯是有私心的。
孙承宗听得头皮发麻。
“陛下,如此一来,辽东守军空虚,若建奴大举南下……”
“攘外必先安内。大明今日内乱之危远胜外敌。
防线无忧,建奴打不进来。”
崇祯心里有数。
“朱梅、黄龙、尤世威、左辅,皆是可守之将。”
孙承宗心头一震。
他不识这些名字,但听得出陛下胸有成竹,显然早有筹谋。
“阁老,历代亡国,皆由内乱而亡。
盛唐若无黄巢之乱,又岂有赵氏宋朝?
我大明之患,不在辽东,而在陕西。”
崇祯看向地图,目光落在那片干裂的黄土地上。
李自成……那条毒蛇就在那里。
内患不除,就算今日斩了李自成,还会有王自成、赵自成。
孙承宗离后,崇祯拿起袁可立的奏折。
喃喃道:“朕托你重任,不只是让你赈灾……你可懂朕之深意?”
……
榆林人号称站不直。
不是说他们弯腰,而
第一卷 第34章 榆林人懂,孙将军也懂!-->>(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