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臣明日便启程。”
“他毛文龙拒不奉诏,该死。
但他麾下之人,皆是我大明子民。
朕已命人备粮五千石、白银十万两,你一起带去犒军。”
黄道周应声。
崇祯接着道:
“午门之外,将修建学堂,名曰‘明堂’。
由孙承宗、袁可立、李邦华、张维贤暂代夫子之职。
朕若得闲,也会去走走。”
崇祯顿了顿,把这话带给毛文龙。
“朕在明堂,为他的两个儿子留了名额。
另外朕要调他麾下的孔有德用用,让孔有德即刻进京。”
黄道周领旨后,便起身离开了御书房。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崇祯轻轻叹了口气。
之所以派黄道周去东江,是因为崇祯知道毛文龙绝无造反之心。
若他真有造反的念头,袁崇焕又怎会仅凭一道圣旨,就能在东江大营斩杀了毛文龙?
历史上的毛文龙是值得敬重的。
他虽拒不奉诏,可依然孤身留守东江,不断偷袭皇太极的大后方。
之所以拒不奉诏也可以理解,彼时的大明以非他心目中的大明。
让一群酒囊饭袋瞎指挥断送大明基业还不如自己背上拒不奉诏的污名。
对待毛文龙这样值得尊重的武将,就该派一位同样值得敬重的人去代表朝廷。
黄道周眼里不揉沙子,又是个实干派,正是这样的人。
要给孤悬海外的毛文龙以希望,最有力的方式,便是让他看到朝中也有像他一样不惧生死、为家国赴汤蹈火的人。
至于让毛文龙的两个儿子入京,只要毛文龙不蠢,从那些夫子的人选便能看出门道。
至于调孔有德进京,则是崇祯明白这个败类绝不可留。
这个狗东西在毛文龙死后煽动毛承禄造反。
又把孙元化所有火器图纸交给建奴,导致建奴得以大量配备火器与火炮。
满清入关后篡改历史,说他被封为桂王,与李定国鏖战败北,最后气得淋了火油自焚。
荒谬至极,崇祯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他是被李定国擒获,砍去双臂、点了天灯。
这样的人崇祯绝不会让他留在东江危害毛文龙。
除了孔有德,还有耿仲明、尚可喜这两垃圾。
待局势稳定,崇祯自会将这垃圾提前清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