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赵桓道。
“可是陛下,燕京至麟州还是千余里,远水不好解近渴,还望陛下下发圣旨,多拍些西军兵马,确保万一啊。”李纲恭声道。
“那西贼势大,若是被破了府州,西贼大军南下,岂不是危机?要不要议和?”赵桓担心道。
“陛下!能战方能和啊!”李纲道。
“恩!有理!明日早朝,好好商讨一番。”赵桓道。
“官家圣明!”李纲躬身施礼。
次日,清晨早朝之上。枢密兵部侍郎将西贼入了横山的事情一宣布,当即是炸开了锅。有的让赶紧出兵抵御,有的张口言和,建议将岁币在给多一点,花钱买个平安。还有人干脆就想是老僧入定一般,不参与,不表态。活像一尊雕塑一般。比如说那个蔡老公相。
此刻的蔡京越发的显得迈,满脸皱巴巴的皱纹,似乎再怎么保养也保养不好了。宽大的官服似乎将这个瘦弱的老人包裹的只剩下了满是皱纹的脸面和干枯的双手,低垂的两只手将笏板费力的拿在手里,似乎随时都会掉的样子。
而此时,李纲正侃侃而谈西北门户的重要性,一副要朝中诸公引起重视的表情。
“昔年,夏辣、富弼、范夫子,无一不是重视西北重地,我国朝军俸十有四五都是拨给了西北诸军,可见西北之重,况且,西贼觊觎我大宋边陲久矣,若是不尽早救援,怕是后患无穷啊!”李纲说道。
“李大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西军各路人马足有十几万人。西贼入寇犯边之事,年年有之,不过是打些草谷而已,说白了还不是要些好处,依本官看,不如派人求和,对给些岁币了事!”说话的是中书侍郎唐恪。
“唐大人!你说的轻巧,你可知道,岁币增加,就需要加赋税。赋税增加,则会使民生艰难。再者,前脚金人议和已经是大批岁币送出,如今西夏人你还有增加,真的当我大宋富庶无比么!哼,果然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李纲正色道。
“李纲,不要强词夺理。老夫也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你何故污蔑于我!”唐恪气道。
“本官可不是污蔑,唐大人莫要瞎说,本官只是就事论事,外族入侵,不想着怎么打败入侵,却先想着送上财帛买平安,这样的话,那些外族肯定还会得寸进尺的!”李纲拂袖道。
“李大人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了,西夏百余年来也也未曾南进一步,即便是这次过了横山,想必粮草辎重运输不易,那些西贼也不会支撑太久的。”大臣吴敏搭腔道。
“吴大人有所不知,这次西贼入寇十余万,所图非小,当年五路伐夏未能完成,这西贼早就埋着祸心,况且,便是岁币议和,也是不甚容易,连年打草谷,吴大人可知西夏人在我大宋边关截杀了多少我大宋百姓!自那李元昊开始狼子野心不死,还不是想要觊觎我中原大地!”李纲急声道。
“哼!这不过是李纲你的一面之词!西军各部人马也还都在,便是麟州府被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左右不过是个种师中,离了他种师中,难道西军就没人了么
第六十一章:汴梁的决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