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型号。
由于在装甲设计上,要摆脱乔·哈里森余毒,所以在装甲设计上,布尼塔尼亚在努力与之前乔的设计做出区别,尤其是在提出了巡洋坦克与步兵坦克的概念,并且搞出了无敌级坦克之后。
布尼塔尼亚的装甲设计就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捣腾出了一批又一批,装甲部队看设计指标觉得这玩意好,拿到手之后觉得这是个什么玩意的东西。
导致不少部队,甚至至今都宁愿使用已经停产的老旧猎犬坦克,都不想接收那些新式坦克。
这种去老乔化的恶果,在这一刻展现了出来。
随着布尼塔尼亚的装甲部队接到攻击指令,布尼塔尼亚航空队与那些还能够升空作战的高卢飞行员在森林附近为地面部队撑开了一张防空伞。
面对条顿空军的狂暴冲击,努力不让一枚炸弹落到正在发起攻击的地面部队头上。
空中的战斗刚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虽然条顿的战斗机与护航机编队,对于获取空战战果的渴望时常压倒他们原本掩护轰炸机部队的任务。
但是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与数量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而布尼塔尼亚航空队,则依靠更好的纪律性,与长机僚机之间的配合与条顿人进行对抗。
至于高卢人……
按照见过那些高卢飞行员作战方式的布尼塔尼亚人的说法,这些高卢人就就不是来打仗的,他们是来拼命的。
在机群交错的瞬间,互相对头射击的机群中,这些高卢人永远是最后才调转机头的人。
而在空战中,这些高卢人更是会狂暴的攻击他们面前的一切目标,尤其是那些缺乏掩护的条顿轰炸机就更是高卢人的优先攻击目标。
甚至这些高卢人中还流传着一句话“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总会比别人多一发子弹”。
在空中炸响一团团昂贵烟火,无数残骸如同流星般拖着火舌从空中坠落时。
地面部队也开始了交火,只是与空中僵持的局面不同。
随着双方的地面部队开始交火,战场局面很快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状况。
因为除了布尼塔尼亚装甲部队的质量不太好之外,布尼塔尼亚的步兵部队此时也拉了跨。
在过去被乔暴打过之后,同时有着东线经验的条顿人,虽然依旧采用了以机枪为步兵班战斗核心的措施。
一个班里两挺通用机枪,正副班长手里拿着冲锋枪,剩下的步兵装备了半自动步枪。
这种火力在面对北约那些班用机枪与突击步枪和火箭筒的组合时,在火力上稍微显得有些不足。
但是在面对布尼塔尼亚人的步兵班时,这种火力堪称奢华。
此时的布尼塔尼亚人步兵班是什么配置呢?
除了轻机枪手,带着一挺轻机枪之外,其余包括副射手与弹药手,还有包括班长在内的八名步兵都装备的是栓动步枪。
在双方接近之后,条顿人压倒性的火力能够让布尼塔尼亚人连头都抬不起来。
而在双方接近之前,布尼塔尼亚的坦克部队,遭到了条顿坦克的屠杀。
即便那些勇敢的布尼塔尼亚车组,在发现他们在远距离没有办法摧毁条顿坦克之后,立刻选择按照条例油门到底,准备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之后再开火。
但是这些勇敢的车组,要么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要么在接近到了足够的距离之后,遭到了那些负责掩护坦克的条顿步兵的攻击,只有很少一部分车组取得了战果。
这场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在太阳落山时,只有一部分步兵与炮兵成功撤离了战场。
塞西尔拼凑出来的远征军几乎所有的装甲部队,在这一天内几乎消耗殆尽。
这让伦敦来的调查组,非常轻松的得出了结论,装甲作战的失败,责任不在部队身上,而是在于他们没有合适的装备,这让他们在战场上近乎遭受了一场屠杀。
但是此时得出这个结论,也已经没有用处了。
随着这次反击失败,A集团军群向大海进军的步伐近乎势不可挡。
就在此时,一支意料之外的部队出现在了A集团军群前进的道路上。
由让-皮埃尔指挥的第七特混装甲师,孤零零地挡在了A集团军群前进的道路上。
作为和乔一样的上次大战的英雄,让-皮埃尔在间战期,不像是乔那样总是搞出一些大新闻。
只是任劳任怨地,在高卢的各个殖民地之间奔波。
所以巴黎方面对于让-皮埃尔也不像是伦敦对老乔那样忌惮。
而在条顿宣战之后,原本还在殖民地看大鳄鱼呲牙的让-皮埃尔立刻像是其他具备战斗力的殖民地部队一样,像是发了疯一样的向高卢赶。
作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让-皮埃尔很快就抵达了加来。
原本让-皮埃尔是想要去参与塞西尔的那次反击。
但是布尼塔尼亚人输的太快,导致让-皮埃尔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的反击就这么结束了。
141 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总会比别人多一发子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