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
再加上詹姆还是乔的弟弟,这就让温斯顿更加对詹姆另眼相待。
毕竟老乔已经被气跑了,现在还不把詹姆留住,以后万一真的再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要指望那些只在军校里学会了如何使用刀叉的将军来保卫帝国?
于是就算是《护国公》这部电影里,把自家祖宗也给骂了,但是温斯顿还是愿意在报纸上公开支持詹姆与乔,表示这不过是艺术表达,我们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表达权。
连温斯顿都下场了,伦敦政坛中其他的老爷们自然也都坐不住。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从一开始的讨论这部电影是不是辱布尼塔尼亚了,开始组建发展为伦敦政治势力的站队与互相撕咬。
这次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海峡对面的高卢人,在电影里看完电影感叹乔不愧是巴黎保卫者,这艺术成分高的都快要赶上埃菲尔铁塔了至于。
打开报纸还能够看海峡对面布尼塔尼亚人在报纸上互喷,让自己更加快乐一些。
由于大战在物理上消灭了内卷,所以此时的高卢人过得还算不错,不仅失业率很低,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到工作。
同时在精神上,他们也是满足的。
不仅两次守住了巴黎,这可是当年大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还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还在莱茵兰驻军。
这简直就是一百年来,高卢最光荣的时刻。
坐在大帝时期建造的建筑中,高卢人觉得这种荣光就像是自己所在的房子一样,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而对于这一点,北方的条顿人则有一点小小的意见。
虽然和高卢人一样,认为老乔的新电影拍的实在是太艺术了,就是服装不太好。
盔甲都碎成那样了,怎么还穿着呢?
就应该洒脱一点。
当然,和高卢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盔甲的晃动幅度与女演员身材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不同。
条顿人觉得这剧情是写的真好啊,特么的布尼塔尼亚就是特么一群吸血鬼!
不过虽然这部电影在条顿的口碑不错,但是对于很多条顿人来说,这部电影他们只能通过海报,以及口口相传的剧情来猜测这部电影中究竟拍了什么东西。
因为此时由于条顿政府全力开动了印钞机,所以条顿的通胀也开始扶摇直上,眼看就要冲出太阳系了。
所有人都必须要在拿到工资之后,尽快消费,否则刚刚到手的工资很快就会成为废纸。
甚至五十万马克一片面包,都已经不算是新闻。
因为此时的物价已经到了即便是一个专业的数学家看了都要楞一下的程度。
一花币此时在官方兑换渠道,已经能够兑换4.2万亿马克。
而对于这种情况,条顿共和政府倒是也做的干脆,直接在过去的马克面值的右上角,写上现在这张马克已经是过去同面值马克的多少次方。
如此恶性的通胀,自然是给了条顿经济重创,但是即便如此条顿政府也准备再坚持坚持。
因为在大战中破产的条顿政府,不仅欠国外的钱,同时也欠自己国民的钱。
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虽然赖不掉外债,但是却能够把国内的债务给清盘。
你说过去你买了一万马克的国债,现在希望兑付?好的,这是一万亿马克,不用找了。
你别管大战结束前的一万马克与现在的一万亿马克之间,购买力究竟有多大差距,你就说这钱有没有还上吧!
除了想要赖掉外债之外,条顿政府此时也在和高卢人,还有布尼塔尼亚与花旗人玩胆小鬼游戏。
随着通胀飙升,条顿人的生活水平自然开始断崖式下降,而在条顿人的生活水平开始断崖式下降的时候。
占据了上西里西亚的东条顿,或者说人革联飞地中的那些左派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此时与他们相比可以算是天堂了。
随着露西亚内战暂时平息,人革联开始了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
要进行工业化,就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就需要机械。
那么人革联什么地方的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以至于能够像是火车头一样,带动整个人革联进行工业化呢?
答案自然只有一个,上西里西亚。
即便此时人革联已经开始进行了计划经济,但是快速工业化时期,工业对于农业的剪刀差,再加上为了能够支撑工业化,同时提高粮食产量而开始的集体农庄政策。
则让这种剪刀差割的比任何时候都要猛烈,大量的资源与需求涌入上西里西亚,一时间整个上西里西亚的生活水平冠绝全人革联。
甚至就连作为人革联首都的莫斯科,在生活水平上也比不上原本就是条顿重要工业地带的上西里西亚。
而人嘛,最怕的就是对比。
虽然隔着旦泽,但是那些东条顿人是什么生活水平,自己现在又是什么环境。
再加上快速工业化时期,对于熟练工人的渴求,以及条顿人之间原本就比较紧密的联系。
让不少条顿人开始拖家带口的往东条顿跑的同时,原本已经被抑制住的左派风潮此时也开始死灰复燃。
条顿政府现在就是在赌,赌在自己真的在这种恶性通胀下,真的开始左转前,出于对左派的恐惧,能够让瓦格纳在东方倒腾出一个北约的布尼塔尼亚这些国家,会做出妥协。
同时虽然通胀十分恐怖,但是持续对于莱茵兰地区罢工工人的补贴,也能够让占据了莱茵兰的高卢人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没有工人,
125 债务循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