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皇帝语气有些缓和,周延儒又试探道:“袁崇焕通敌证据不足,但他擅杀毛文龙总是事实。何况后金入关,他身为边将难辞其咎,连孙老大人也说他用兵失策。如今他的部下收复遵永有功,这是非功过如何判定,内阁着实难决,还须陛下圣裁。”
皇帝犯了难,要说这袁崇焕有罪,朝臣中有七成替他喊冤,要说他无罪,几个心腹大臣又不依不饶,想了半天,没有准主意,只好道:“着发还兵部,查明真相,若袁崇焕无甚大罪便还其清白,让其回塞戴罪立功。”
陪讲完毕,周延儒退出宫去,将皇帝的话转述给温体仁。温体仁问周延儒怎么想,周延儒毕竟年轻没有那么阴险,何况自己远亲周文郁对袁崇焕评价不错,便想大事化小就这么算了。温体仁提醒周延儒,袁案是扳倒钱龙锡的关键,若让东林党人缓过气,周延儒的首辅位子坐不稳。周延儒听了觉得有些棘手,敷衍了两句便走了。
温体仁在朝廷的酱缸里浸染了三十年,明枪暗箭看得多了,心想这种你死我活的事哪里能如此草率,便将皇帝有意宽贷袁崇焕的意思告诉了梁廷栋。梁廷栋心急如焚,找到闲居在京的谢尚政,一番威逼利诱,用总兵一职诱其出来首告袁崇焕。谢尚政的供词
第二十一章 机深刺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