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2章 培训班里的牛人与刺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公社卫生院后排的职工宿舍区就已经人声鼎沸了。

    屋外的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混杂着潮湿的泥土味、牲口棚隐约传来的氨水味,以及宿舍里特有的、多人混居的体味与烟草味。

    李长青从硬邦邦的大通铺上坐起,揉了揉有些不适的肩颈,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哈欠声和脸盆碰撞的叮当响。

    新的一天,也是“六二六赤脚医生培训班”正式开课的日子。

    教室设在卫生院东头一间闲置的大平房里,斑驳的墙壁上糊着旧报纸,窗户上的几块玻璃都裂了纹,用胶布粘着。

    最显眼的是正面墙上新糊的大红纸,用浓墨写着苍劲的标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几十张高低不平的旧课桌和长条凳摆放得有些杂乱,学员们陆陆续续从各处汇集而来,操着各地口音,叽叽喳喳的,让这简陋的教室里充满了躁动的活力。

    李长青和林晓梅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刚坐下,就听见门口一阵略带刻意的喧哗。

    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顿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来人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的确良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头发梳成标准的三七分,油光水滑,脸上带着一种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略显矜持的优越感。

    他身后还跟着个矮胖青年,正殷勤的赔着笑脸。

    “哟,这不是王干事吗!您也来参加学习班啦?”有认识的人热情招呼。

    那被称作王干事的青年微微颔首,用带着点拿腔拿调的语气回应:“嗯,响应号召,融入基层学习锻炼嘛。”

    声音虽然不高,却足够让附近的人听清。

    “这人谁啊?排场还不小。”

    李长青侧头低声问旁边早已混熟了的学员赵卫国。

    赵卫国凑近些,压低声音,带着点不屑:“王志涛,咱公社王副书记的亲侄子,在公社广播站当播音员,他可是个人物。听说就是下来镀层金,混个资历,将来好提拔。”

    李长青心下明了,哦,原来是个标准的关系户,还是带着点文艺青年范儿的小官僚。

    他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这类人在哪个时代都不少见,往往成事不足,但添堵的本事却不小。

    就在这时,另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走进教室,吸引了李长青的注意。那是个女学员,约莫二十一二岁,身姿挺拔,剪着一头利落的齐耳短发,穿着件干净平整的旧军装,没有领章帽徽。

    她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眉眼清秀中透着一股寻常农村姑娘没有的沉静和英气。

    她独自一人,径直走到教室角落坐下,从洗得发黄的军用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农村医生手册》,低头看了起来,仿佛周围的嘈杂都与她隔绝。

    “她叫周薇。”

    赵卫国顺着李长青的目光,语气带着几分佩服,“是北大荒建设兵团推荐来的知青,听说在兵团里就是卫生员,立过功,是真有本事的。就是性子冷,不太合群。”

    李长青多看了周薇两眼,这气质,沉稳干练,一看就是经历过风霜磨砺的,眼神里有种对技术的专注,或许是个可以交流的正经人。

    他还注意到周薇翻书的手指关节较粗,带有细微的疤痕,那是经常接触器械和药材的痕迹。

    学员们陆续到齐,堪称一场微缩的时代群像展。

    有像李长青、林晓梅这样从各生产队推荐的知青或当地青年,脸上基本都带着求知的新奇和些许忐忑。

    有像王志涛这样从公社各单位下来锻炼的,神态透露着轻松,带着优越感。

    也有像周薇这样从建设兵团、国营林场来的,往往都沉稳寡言,背景各异,心思自然也不同。

    “铛~铛~铛~”

    一块挂在屋檐下的旧铁轨被敲响,声音格外刺耳。

    讲课的是卫生院一位姓刘的副院长,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表情严肃。

    第一堂课讲“农村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隔离”。

    刘院长理论功底扎实,但讲得比较刻板。当讲到用蒸笼

第一卷 第32章 培训班里的牛人与刺头-->>(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