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沐瑶的路,北境无法复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陈庆之安静地听着。

    他的心脏,一点点下沉。

    这是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治理国家的方式。

    将国家的命脉,与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的利益,深度捆绑。

    “所以,南方的工厂才能在短短两年内拔地而起。他们的铁路才能修得那么快。因为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无数资本家在用钱推动。对他们而言,支持共和国,就是支持他们自己赚钱。”

    程耿继续说着,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进陈庆之死寂的心湖。

    “军校也是一样。”

    “汴京讲武堂,还有各地新建的军事院校,除了共和国的财政拨款,很大一部分资金,也来源于那些商人的‘爱国捐赠’。”

    “他们出钱,沐瑶给他们荣誉,给他们更多的赚钱机会。这是一个循环。”

    “说白了,沐瑶在南方所做的一切,都是靠那些资本家支撑起来的。有资本的支持,她的发展,才能如此迅猛,如此势不可挡。”

    程耿说完了。

    房间里,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陈庆之终于明白,沐瑶那句“工业对农业的降维打击”,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还在依靠理想和热情,一点点地发动群众。

    而沐瑶,已经创造出了一台以“利益”为燃料的,高效、冷酷、且能够自我膨胀的战争机器。

    “这条路,我们不能走。”

    程耿看着陈庆之,一字一顿地说道。

    他的眼睛里,带着不容动摇的坚定。

    “我们的纲领,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建立一个属于劳苦大众的,人人平等的世界。”

    “资本家,就是新时代的剥削者。他们开工厂,修铁路,不是为了国家富强,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更鼓。”

    “我们是**主义的军队。”

    “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和资本搅和在一起。”

    “那是对革命的背叛。”

    程耿的话,像一把利剑,直直刺入陈庆之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

    是啊。

    不能走。

    一旦走了沐瑶的路,那他这场革命,还有什么意义?

    他与沐瑶,又有什么区别?

    可不走,又能怎么办?

    靠着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那样的钢铁洪流吗?

    陈庆之走回地图前,双手撑在桌沿。

    北境的版图,在他的注视下,仿佛变成了一片看不到希望的泥潭。

    五年。

    他只有五年。

    五年之后,沐瑶的钢铁洪流就会踏过淮水。

    到那时,他拿什么去抵挡?

    靠那份虚无缥缈的革命理想吗?

    不。

    不够。

    远远不够。

    他闭上眼,沐瑶在谈判桌上说过的那些话,又一次在脑中回响。

    “最大的差距,是思想,是制度,是那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看不见的体系。”

    人才。

    是了,是人才。

    他猛地睁开双眼。

    “我们最大的差距,不是武器,不是钢铁。”陈庆之转过身,看着程耿:“是人。”

    “是懂得如何指挥现代化战争的军官,是懂得如何管理一

第127章 沐瑶的路,北境无法复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