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她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开口。
门外,朱棣的身影僵住了。
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好哥们,竟然会如此刚直,连妙云都敢当面顶撞。
不愧是咱哥们,牛儿逼之!
而书房内,木正居的话还在继续。
“臣承认,此战让皇太孙从底层小兵做起,亲历战阵,是臣向陛下提议的。”
徐妙云的身体晃了一下。
木正居却仿佛没有看见,自顾自地说道:“至于为什么?”
他目光扫过书房里那些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最终,却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因为开国的那批功臣勋贵,已经老了。而他们的子孙,大多都像娘娘您一样,不愿让孩子再受半点委屈。”
“长此以往,我大明的下一代该如何?下下代,又该如何?”
“到时候,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嗣,个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全都躲在后方,只让百姓的子弟往前冲。”
“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愿意参军?谁还愿意为国戍边?”
“我若不提高将士们的待遇,我若不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公平,看到连皇太孙都要跟他们一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才能换取功名……”
“那我大明到了危难之时,还有兵可用吗?谁又来保家卫国?”
“难道要靠那群只会吟诗作对、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吗?”
木正居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徐妙云。
“还有谁,会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来保卫这个早已不属于他们的国家?”
“一个连为国捐躯都要分身份贵贱的王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那会让天下将士,都心寒啊!”
最后一句话如同惊雷,让她彻底沉默了。
那张因愤怒而紧绷的脸,缓缓松弛下来。
她再傻也想明白了,木正居此举看似无情,实则是在为朱家的江山打下一根最坚实的桩。
就在此时,洪武年间的边境。
寒风呼啸,刮过斑驳的城墙。
一名名满面风霜的戍卒,静静地立在城头,遥望着天幕。
风雪模糊了他们的视线,可木正居每一个字,都烙在了他们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