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傅家的家庭聚会,姜晚的融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向傅美玲,“傅家的‘雅趣’,从来不是只限于琵琶小楷,更在于祖辈‘兼容并蓄’的心意。我虽然不会弹琵琶,但我知道客厅里那台老咖啡机的故事,若是姑姑不介意,我想给大家煮一杯咖啡,讲讲它背后的傅家往事——也算一种‘才艺’,您看行吗?”

    傅美玲的脸色微微一僵,她倒是知道这台咖啡机是老物件,却从没想过它还有什么故事。傅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点头:“好啊好啊!这台机器倒是有些年头没动过了,我还以为没人知道它的来历呢。”

    姜晚走进厨房时,傅沉舟跟了进来。他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怎么知道咖啡机的故事?”

    “上周看你书房里的《傅家实业记》,”姜晚转过身,指尖划过他的衣领,“里面写着祖父用这台机器煮咖啡,招待过一位德国纺织商,后来两人合作创办了大丰纱厂的前身——原来傅家与纺织业的缘分,从那时就开始了。”傅沉舟的眼睛亮了,他没想到姜晚会这么用心,连书中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厨房的瓷砖是民国时期的青灰色,灶台上摆着一个青花瓷罐,里面装着咖啡豆——是傅老夫人去年托人从云南老茶园采的,说是那里的咖啡树是民国时期法国传教士种下的,味道格外醇厚。姜晚打开咖啡机的顶盖,铜制的内胆里还留着淡淡的咖啡香,像是八十多年前的气息还没散去。她按照《傅家实业记》里写的方法,先将咖啡豆磨成粗粉,倒入内胆,再用温水慢慢冲泡,火候要控制在“温而不沸”,这样煮出的咖啡才会“香而不苦,醇而不涩”。

    很快,浓郁的咖啡香从厨房飘出来,混着客厅里的桂花香,在老宅里弥漫开来。姜晚端着一个托盘走出来,托盘上放着六个白瓷杯——是民国时期上海鸿章瓷厂烧制的,杯壁上印着傅家的族徽,杯底刻着“景明”二字,是傅景明专门为招待客人定制的。

    她先给傅老夫人递过一杯,笑着说:“老夫人,您尝尝,这是按照祖父当年的方法煮的,咖啡豆是云南老茶树旁种的,据说和您年轻时喝的味道很像。”

    傅老夫人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忽然想起 1940年的那个午后——那时她还是傅家的少奶奶,傅景明用这台机器煮咖啡,给她讲在德国的见闻,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落在咖啡机上,像此刻一样温暖。她喝了一口,眼眶微微发热:“是这个味道!当年你祖父煮的咖啡,就是这个醇香,一点都不苦,还带着点茶的回甘。”

    姜晚又给傅美玲递过一杯,语气依旧温和:“姑姑,您试试。祖父当年说,这台咖啡机是‘以西洋之器,表中式之心’,就像傅家做实业,既学西方的技术,又守中国的诚信,所以才能立足这么多年。我虽然出身普通,但我懂傅家的‘根’,也愿意像这台咖啡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份‘兼容并蓄’的心意。”

    傅美玲握着

第十四章傅家的家庭聚会,姜晚的融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