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池塘里少年的倒影:“那就趁着年少,早些去做吧。”
“本少侠当然知道!”少年立刻扬起下巴,眼里闪着兴奋的光,“焰茗女侠回京了,过几日我便溜出桃花乡,找她拜师学艺去!”
晨时未睡醒的困意一瞬间消散,白经年宛若天降冷水般将浑身浇湿,打了个寒颤:“焰茗?可是飞鸿元帅?”
......
与桃花乡截然相反,此时靠近梁京的地界都已经有了衰败的景象。
官道旁的枫树树叶拂过车顶,宽大的马车在平稳前行,车轱辘碾过碎石,发出轻微的声响。
“年儿一事在京中泛起不小的波澜。”
贵妇人掀开一侧车帘,秋日的寒风卷着泥土气息涌入,她抬手放飞掌心里那只肥嘟嘟的信鸽,看着它扑棱着翅膀消失在天际,才缓缓放下车帘,眼底的愁绪浓得化不开。
这贵妇名唤崔锦瑟,清河崔氏嫡女,当今琅琊王氏的长儿媳,白经年的外祖母,王羡之的生身母亲。
车内铺着层厚厚的狐裘软垫,绒毛细密得像初冬的雪,将寒意隔绝在外。
榻上的老妇终于掀开眼睫,昏沉的目光缓缓扫过,最终落在车厢中央那尊鎏金香炉上。
炉口飘出的青烟似有若无,缠缠绕绕地往上飘,把车内暖黄的光线晕得朦胧,连带着器物的棱角都柔和了几分。
她定定看着那炉里冒出的青烟,像是有千斤重物压在心头,半晌才挤出一声轻叹:“唉,多好的孩子。”
老妇语气里裹着化不开的惋惜,可那双看透了世事的眼睛里,却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寻不到半分真切的波动。
这老妇是当今琅琊王氏氏族里实际的话事人,年纪最长,话语权最重,后世子孙只知她是王何氏,却不知她的名字。
坐在一旁的崔锦瑟早已红了眼眶,她用绣着缠枝莲的锦帕按了按眼角,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白芷派人传了信件来,羡之连着几日不吃不喝,跪在佛堂里念经抄佛经,前日进了碗米汤后就再也没吃过东西。”
王何氏扶着榻边雕花的金质扶手,缓缓坐直身子,枯瘦的手指
第12章 舍与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