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当家师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来的有条理。

    做骨架的这些竹条确实挺粗糙的,有的竹条长短都差了不少,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王挑灯点点头:“是,就靠一双手做骨架确实不容易,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张来福自信的挺起了胸膛,类似的知识,他在大学里还是学过一些的:“直接上手去做,太草率了,竹条上连最起码的尺寸记号都没有。

    想要保证骨架制作的成功率,首先得做好选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竹条,对过长过厚的竹条重新加工处理,对过短和过薄的竹条直接丢弃。

    最好提前画好图纸,控制好各部分尺寸和弯折的弧度,严格掌控加热的时间,然后使用专业工具……”

    “扯那些没用的做啥?”王挑灯打断了张来福,“你做木匠活呢?还跟我扯什么尺寸?”

    张来福想了想:“这和木匠活也差不多吧?”

    “差远了!”王挑灯拿来八根竹条,放在了火盆旁边,开始烤竹条。

    陈小旺低声说道:“你知道么,光是烤竹条的火候,一年都未必学得会!”

    “竹子不用花钱买么?选不上的你就给扔了?买卖能那么做么?”竹条烤好了,王师傅连手套都没带,捏着八根竹条一掰,所有竹条全都弯成了同样的弧度。

    陈小旺说道:“这招就更厉害了,八根竹条一起掰,有多少学徒几年都学不会。”

    “还跟我扯什么图纸,要图纸有啥用!”王师傅一招手,有学徒送上来两个竹圈儿,他两手一扣一套,用两根竹丝一穿一绕,骨架做成了。

    有学徒递来了印画的毛边纸,王师傅食指和中指夹着纸,往骨架上一缠,拇指一推,手腕一转,灯笼已经糊好了。

    又有人递来根铁丝,王挑灯把铁丝固定在灯笼口上,上边折成一个钩子用来挂灯笼杆子,下边一个钎子用来插蜡烛。

    装好了杆子,插上了蜡烛,王挑灯把蜡烛点着了,问张来福:“亮了没有?”

    张来福点点头道:“亮了。”

    王挑灯晃了晃灯笼:“算上里边这个洋蜡头儿,这盏灯笼一共两个大子儿,上咱们这大宗进货,一个半大子儿也卖!

    就这么便宜的东西,哪有那么多时间选料、量尺寸、做记号?说那些虚头巴脑的都是扯淡!”

    说完,王师傅拿来几十根竹条,放在火上一燎,手上连扭带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做了二十来个灯笼骨架。

    “糊纸!”王师傅招呼一声,一群学徒上前糊纸,另一群学徒劈竹子,削杆子,备料。

    张来福对王挑灯的手速倍感惊讶,他这一双手比机器还快。

    陈小旺拉了张来福一把:“还愣着做什么,跟着师父干活呀!”

    “不急着干活,”张来福回头看向了杨老亮,“我先把拜师帖签了。”

    PS:牛角灯属于高级灯具,制作工艺繁杂,匠人有独门师承。纸灯工法相对简单,外行人也能制作,但因为不懂其中诀窍,做出来费工价高,不能出售,因而匠人也有独门师承。

    纱灯工艺另有要领,蒙纱属独门技艺,除此之外还有铁丝灯笼一行,也有专属的的匠人和匠坊。在各行各业的历史资料中对以上行业有严格区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行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