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就是这行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要!”

    这个灯必须买,当初答应买灯,人家掌柜的才让张来福看了工坊。

    其实这都算掌柜的给了人情:“小伙子,要不是看你行门相近,别说八块,你给八十大洋,我都不能让你进匠坊。

    你觉得我这行门不对,那就去上瑞华坊看看,阿强,你给他指个路。”

    阿强带着张来福去了瑞华坊,这家铺子大,比明照斋大了许多,正中一块朱红漆招牌,上有金漆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上联是:人前一盏灯,灯下百家事,下联是:手里千层纱,纱中十里春。

    这家铺子不卖牛角灯,卖的是纱灯。

    大户人家门口的大宫灯,商号门前的字号灯,深宅大院里的廊檐儿灯,一般都是这类纱灯。

    纱灯透光度明显不及牛角灯,但轻纱之下的光晕,倒让张来福觉得十分亲切,至少不像牛角灯那么高不可攀。

    铺子里一排排灯架上挂着各色纱灯,伙计出来招呼生意:“客爷,买灯?”

    没等张来福开口,阿强先说话了:“这是钱掌柜介绍来的,过来看看行门。”

    张来福这才知道,明照斋牛角灯铺那位老掌柜姓钱。

    “看行门?”这事儿伙计做不了主,他赶紧找掌柜去了。

    瑞华坊的掌柜来了,和阿强客套了几句,转脸对张来福道:“行有行规,有些东西不能看,可既然是明照斋介绍的,劳烦转告钱掌柜一声,这个面子我给了!”

    张来福之前买了一盏牛角灯,钱掌柜不仅让阿强给带路,还让阿强给做了个引荐,这八块大洋,花的是真值。

    掌柜的叫来一个伙计,请张来福到工坊走一圈。

    工坊在后院,分成三进,前进是剪纸、扎骨的地方;中进是上胶、裱纱的干屋,后进是晾灯的天井,几排竹竿高高架起,纱灯挂得满满当当。

    伙计大致说了说工法:“纱灯工法有五步,一是扎骨——用细竹条或柳篾编出骨架。

    二是糊纱,用米浆调浆糊,把纱布糊在竹骨上。

    三是画样,画师在灯面上画花鸟人物,笔法不如画坊精细,但讲究个鲜艳,看着很热闹。

    四是封口上油,灯笼干后再刷一层油,柔亮又防潮。

    五是装灯——就是把蜡烛装上。

    活都说完了,你自己看看吧。”

    张来福在工坊里四下张望,心里的悸动十分强烈。

    对张来福来说,纱灯好像比牛角灯更般配,这不是女神,这种感觉更像是校花,张来福摸了摸一盏大红灯笼,好像摸到了校花红透的脸颊。

    “这盏灯笼多少钱?”张来福想把这红纱灯笼买下来。

    伙计回话道:“这一盏红纱灯笼做工比较精致,用料也相当讲究,一盏灯笼卖三十八个大子儿,一对卖七十,一块大洋能买五盏。”

    张来福点点头:“这比牛角灯便宜多了。”

    伙计一笑:“兄弟,你别看比牛角灯便宜,咱们出货可比牛角灯多得多,戏班子、茶馆、庙会、春灯会都来这订货,一定就是几十上百,如果你是手艺人,做这行肯定亏

第三十七章 就是这行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