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可以。”
柳书明点头道:“每月进行一次考成,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加一斗粮,中等口粮照发,下等训诫后留用,若连续两月皆为下等,即刻赶走。”
“连续三次考成上等,可入青石村户籍,分半亩地,家人亦可接来村中安置。”
此话一出,流民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正因为失去了户籍和土地,他们才会变成流民。
田地和房子,不但是粮食和住所,更是百姓身份的证明。
流民不是人,人人皆可以欺辱。
当即,没人再敢抱怨。
众人屏气凝神,打定主意要好好干活。
回去的路上,鲁源忍不住说道:“规矩定得倒是仔细,你就不怕他们阳奉阴违?”
柳书明自信满满地说道:“同乡互保,意味着一人犯错牵连他人,有人互相监督,他们纵然有心偷懒,旁人也会督促他们干活,做好有赏,做得差有罚,人心趋利避害,收敛野性踏实干活乃是必然之事。”
“况且,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因势利导同样是我儒家的特长,规矩不合时宜我自然会改,但在这之前,你还是先管好你的墨家工艺,咱们各司其职,看谁能真正帮员外把白糖做出来。”
“比就比,我还怕了你不成?”
鲁源不服气地叫嚷道:“等到白糖成了,非得让你看看什么叫术济天下。”
“拭目以待。”
柳书明眼里充满了较劲的意思。
曹德走在二人中间,生怕他们一言不合打起来。
耳听二人唇枪舌剑,倒也是有点意思。
看似温和的儒生,行事干脆利落,另有一副法家面孔。
定规矩,洞察人心。
隐隐感觉柳书明不像是普通儒生。
儒家两大对头里,法家才是第一名。
吸纳“敌人”的理论。
柳书明当真是儒家弟子?
话说回来。
两人互相看不惯,又透着一股不拆台,只较劲的君子之风。
和而不同的局面,反倒成了一桩幸事。
若是互相下绊子,捅刀子。
曹德说不得要对其中一个挥泪斩马谡。
回到青石村,柳书明再次做了一件让曹德大跌眼镜的事情。
亲手誊抄登记
第一卷 第129章 外儒内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