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晕开淡淡的墨痕,纸页都被笔尖戳出了细小的洞,看得出来改了好几遍,每一笔都透着急切。
“…… 金山市场个体户多为原周边厂矿下岗职工、转岗人员,无其他营生技能,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育,全靠现有摊位维持生计,一日不摆,三餐难继……” 肖童往前凑了两步,隐约能看清开头的字句,没有半句虚言,全是实打实的大白话,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戳心。
再往下看,字迹更显急切,笔画都带着颤:“现新搭彩钢棚已具规整基础,无需推倒重建。恳请政府考虑民生实际,取消集中投标环节,保留现有摊位归属。我们自愿配合市场亮化、美化改造,承担合理改造费用,保证规范经营、不占道、不扰民,只求一口饭吃,一条生路……”
稿纸右下角,还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用虚线标出了 24 个摊位的位置,线条画了又改,旁边用小字备注:“现有 24+1 摊位,均为小本经营,本钱仅够周转,无实力参与投标竞争,望领导酌情考量,体恤底层难处。”
宁德益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抬头喘了口气,把笔往桌上一放,指尖在 “民生实际” 四个字上轻轻敲了敲,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还透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就想把实话写清楚,希望上面能看见,能给我们留条活路。”
这话刚落,白日里会议上的字眼又在肖童耳边打转。“集中投标” 四个字被放在 “改建升级” 之前,说得掷地有声,仿佛那才是改建的核心,可 “民生” 呢?他们这些下岗职工的生计,是不是也该被纳入政府领导要考虑的范畴里?她心里犯着嘀咕,像压了块石头。这些年的变化来得太快,厂矿倒闭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响,子弟小学合并的公告还贴在记忆里,曾经的老师、正式职工一夜之间被迫转变身份,接着是转岗、下岗,最后被逼着摆地摊谋生。生活的重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如今的肖童,也不过是比身边这些个体户多认识几个字罢了,面对眼前的处境,照样满心迷茫,连自己的营生都护不住。
“24+1?” 肖童的手指突然顿在稿纸上,指尖轻轻蹭过 “24+1” 那几个字,眼里满是疑惑,“怎么还多了一个?”
“加一,就是 6 号摊和 7 号摊中间,胡美女新搭的那间。” 宁德益抬眼,语气里带着几分说不清的讥诮,还有一丝无力。
“那不是消防通道吗?” 肖童猛地抬头,声音陡然拔高了些,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工商所老所长当初特意召集我们开了会,拍着桌子强调,那是唯一的消防通道,要留着逃生,怎么能直接堵上?”
话音刚落,她转身就往2号摊位外走,脚步都有些发急。没走几步,就看见大胡子和小张的摊位中间,赫然立起一个崭新的彩钢棚,原本被往来行人踩得发亮、缝隙里还嵌着瓜子壳的六角砖路,彻底被这棚子占满,连一丝缝隙都没留。棚子的拉闸门没关严,留着一道缝,里面的 LED 灯亮着暖黄的光,隐约透着个年轻女孩婀娜的身影。
“肖姐!” 女孩率先发现了她,立刻露出甜甜的笑容,踩着轻快的步子迎上来,目光落在她胸前背带里的孩子身上,语气热络,“微宝还没睡呀?瞧这小脸蛋,粉嘟嘟的真可爱。” 说着就伸手想摸一摸微宝的小脸蛋。
肖童下意识地侧身避开,目光紧紧盯着那间新棚,嘴唇微微启动,迟疑着开口,语气里满是不解和压抑:“这里…… 原本是路啊,是消防通道的。”
“我妈跟所里沟通过啦,所长都同意的!” 女孩笑得更甜了,嘴角梨涡浅浅,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像得了便宜又不想声张,“还给编了号呢,是 0 号摊,排在最前面。”
另一边,宁小红还在 2 号摊
第三十五章 民生夜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